周书明和他完全是一种风格,在很多观点理念上都有分歧,也是一个很强势的人物,但是这个人有一个相当大的长处,那就是不莽撞,善于审时度势,在一旦没有强势的机会的时候,还是善于寻找共同点达成妥协,而且这方面的本事很到位,什么时候该怎么作,他把尺度掌握得很好。
这也是一门相当讲究的艺术,能做到进退自如,也就意味着政治成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境界。
有时候陆政东一样会被周书明的一些动作搞得不舒服,,但是当仔细回味,陆政东却发现。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该坚持的要坚持,不能坚持的也不能硬抗。尤其是在对方不可能在作出让步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对手,是他遇到的一块最好的磨刀石。不管他陆政东喜欢不喜欢他,他都要承认这一点,正是因为有周书明,他觉得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在周书明终于要离开了,但陆政东也感觉有些找不到方向。
周书明一旦离开,陆政东知道自己接任的可能性相当的大。
从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中*央对贝湖终于摆脱发展不力的帽子,开创了崭新的发展局面相当满意,他的一些关于发展的观点也得到了中*央决策层的认可。尤其是gdp含金量的提法以及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均收入增速,以及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改变目前干部考核机制等等,
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升任按外人的说法他升任副书记就是春风得意,可春风能有几时,书明书记一旦开贝湖,他们这些人的命运会不会马上被改写?
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升任按外人的说法他升任副书记就是春风得意。可春风能有几时,书明书记一旦开贝湖,他们这些人的命运会不会马上被改写?
官场的宿命就在于不站队不行。一旦站队,身上就会鲜明地打上烙印,或者叫标记。
兰超华不是为规则鸣不平,是忧虑,这不仅仅包括他自己,还有不少很不错的人,这些人的路还长,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走得顺畅些平坦些而不要总是一波三折,人为地栽出几个大跟头?这是他所想的。
正常情况下。周书明一走,陆政东会顺势挪过去。本来陆政东出的位子,第一个就该考虑祁玉民。可现在周书明直接讲祁玉民已经不再竞争者之列,而是其他人选,这个人选对于他而言很重要,那这个人会是谁呢?
这方面兰超华不是一点渠道都没有,他有,只是迟疑这个时候问这个是不是合适,毕竟他这次也是在调整之列。
他的这个消息来源是他在中*央党校时候结识的孟安宁,相互之间关系相当不错,兰超华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拨通了电话。
“呵呵,我的大秘书长,你猜可能会是谁?”
孟安宁用玩笑的口吻让兰超华,中央到底会派谁来?
兰超华一脸严肃地道:“安宁你乱说什么,这种事开不得玩笑。”
一听兰超华将平日称呼的孟司长改口为安宁,孟安宁越发笑个不停:
“你就猜猜嘛,反正在电话里,也没人能听到。”
兰超华还是不敢乱猜,位子上坐久了,政治那根神经始终绷着,想破一次戒都难,何况现在科技发达,保不齐就被监听着,孟安宁等半天,不见兰超华又回应,失落道:“你啊,真是秘书长做久了,一点幽默感都没有。”
兰超华纠正道:“这不是幽默不幽默的事,这是原则。”
“好吧好吧,原则,全党上下,就你最讲原则。”
“安宁!”
兰超华猛地吼了一声,下意识地就挂了电话。
半天后,电话再次响起,兰超华想了想,还是接了,这次孟安宁没开玩笑,非常郑重的口吻道:“我向秘书长检讨,以后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
“你呀……”兰超华哭笑不得。
孟安宁又说:
“我估计大师兄要到你们省里来,你们俩认识的。”
说完,快速将电话挂了,生怕兰超华会问其他什么。
大师兄?兰超华心头猛一震,会是他?!
良久,兰超华来到窗前,目光失神地望着窗外。关于省长一职,近来传说纷纭,有人说祁玉民不甘心,仍在四处活动,也有人说调外省的杨喜忠要杀个回马枪,要回来担任省长。哪一条消息都不能让他精神振作。
他知道,属于随着周书明的调离,很多事情将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贝湖,再也不可能用那么大的胸怀包容他,娇惯他。是的。这些年贝湖在包容他的同时也在娇惯着他,让他将自己放大了几十倍,别人更将他放大到不能再放大的地步。
从今天开始。就没有人给他遮风挡雨了,一定要谨小慎微。要如履薄冰地过段日子。
几乎是同一时刻,陆政东也同样得到了这样的通知,陆政东倒是对这样的调整没太大的意外,唯一意外的也和兰超华一样就是詹继东真的要离开了,这让他有些纳闷。
乍一看这是上面在给他扫清障碍,但稍微有点层次的人绝不会这么看问题,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詹继东现在都没有和他叫板的本钱。也就不存在障碍一说。
至于是詹继东自己运作的,这显然也不大可能,因为詹继东的去向并不是很好,还不如他这个省委副书记,要说中*央对詹继东的表现不满意这一点陆政东倒是认同,詹继东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确实和他在安新的时候判若两人,陆政东和詹继东之间有矛盾,但这不妨碍陆政东还是能相对客观的看待詹继东,在安新,虽然他和詹继东之间有矛盾。但陆政东还是能感觉的出来詹继东还是想有有所作为的,这种作为不光是想进步,也是想实实在在的做出一些事情来。而在他重新调回贝湖之后,詹继东给他的感觉是一心想要进步,心思也没怎么放在工作上。
詹继东是不是因为他的刺激才变成这样陆政东不得而知,可即便是如此,那也是詹继东自身的问题,宦海沉浮,起起落落很正常,能否坚持住,那就看自身——外因是次要原因。内因才气决定作用。
陆政东也仅仅是想了一下詹继东的事情,即便是有些意外。陆政东也就是关心意外的原因和上面的意图而已,至于詹继东本身。已经不值得他投入太多关注的目光了。
他关注的是周书明可能的去向,章干省的省委*书记年龄要不了多久就要点,谁来担任这个省委*书记也中央肯定也在统筹考虑中,而鉴于章干省的复杂,周书明也的确是最为有力且合适的人选之一。
当然也只能说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最后如何定夺还要看上面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不排除周书明会有其他一些去向。
但不管如何,周书明离开贝湖已经实实在在的进入了倒计时,陆政东一下子感觉,之前的种种似乎一下子就消散了,几年中自己和周书明博弈角力的一幕幕滚动在脑海里,但这一刻,陆政东竟有一点依依不舍的感觉,陆政东对于这样一种心态连自己都有些不可理解。
周书明和他完全是一种风格,在很多观点理念上都有分歧,也是一个很强势的人物,但是这个人有一个相当大的长处,那就是不莽撞,善于审时度势,在一旦没有强势的机会的时候,还是善于寻找共同点达成妥协,而且这方面的本事很到位,什么时候该怎么作,他把尺度掌握得很好。
这也是一门相当讲究的艺术,能做到进退自如,也就意味着政治成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境界。
有时候陆政东一样会被周书明的一些动作搞得不舒服,,但是当仔细回味,陆政东却发现,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该坚持的要坚持,不能坚持的也不能硬抗,尤其是在对方不可能在作出让步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对手,是他遇到的一块最好的磨刀石,不管他陆政东喜欢不喜欢他,他都要承认这一点,正是因为有周书明,他觉得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在周书明终于要离开了,但陆政东也感觉有些找不到方向。
周书明一旦离开,陆政东知道自己接任的可能性相当的大。
从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中*央对贝湖终于摆脱发展不力的帽子,开创了崭新的发展局面相当满意,他的一些关于发展的观点也得到了中*央决策层的认可,尤其是gdp含金量的提法以及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均收入增速,以及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改变目前干部考核机制等等,
这些因素可能都对自己接任省委*书记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当然陆政东也知道自己的短板,年龄太过于年轻,资历太浅,更重要的是自己担任省长时间并不是太长,在这样一个政治环境下,虽然党也在不断提倡干部年轻化,但是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沉淀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在这一点上陆政东也知道中*央高层也在这方面有人持一些不同看法,毕竟作为省委*书记,要对一地发展负责,不能不慎重对待。
接任省委*书记,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大展拳脚,陆政东在这个问题上考虑很久了,甚至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和规划,但是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却总有一种心里没底的感觉,一种缺少了主心骨般的茫然。
直到此时此刻,陆政东才算真正感觉到,其实不管他和周书明之间有什么风风雨雨,毕竟周书明作为一把手,对中央总负责的是周书明,他作为省长还是有回旋的余地的,而一旦坐上省委*书记的位置,不管什么风风雨雨,惊涛骇浪那都得他自个去扛了,权力责任义务往往是相对应的。、
想打这儿,陆政东将身体靠在椅子上,默默的点上一支烟,迫不及待也好期待与担忧并存也好,总之这一切都快要到来了。
兰超华接替詹继东出任省委副书记陆政东并无太大的看法,兰超华应该会是一个相当称职的副书记而且陆政东相信自己可以和对方很好的合作,在自己担任省长而对方担任组织部长期间,兰超华所展现出来的很强的协调能力就足以说明一切了,这是一个极其聪明且理性的人物,虽然也许会有人讲,所谓的协调能力强,实际上就是会和稀泥,可是真正要把和稀泥和好,那也是一种境界,这方面最出类拔萃的,其实国人应该知道是谁,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兰超华是对方阵营的人,而且应该会是周书明离开之后对方的领头羊,陆政东依然还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或者今后和兰超华之间依然会有角力,有杯葛,但兰超华作为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想来应该是以角力求合作,陆政东相信兰超华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成就绝不仅仅止于此。
陆政东慢慢的思索着,兰超华出任省委副书记,这应该算是一个例外,毕竟在全国开始减副的大趋势下,中*央依然保持了贝湖省委副书记的职数没有变化,这是对贝湖的一种肯定,也是要保持贝湖目前更好的发展势头的一种变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