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江南地区,有部分水田的水稻亩产量,已经超过六百斤(三石才570斤),可见,亩产量三石,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难度,还是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上。这涉及到种子的培育、田间管理、病虫害清除、农家肥的混合等专业知识,估计也只有农业专家宋应星才能搞定了。徐兴夏自己,也就是敲敲边鼓的。要是宋应星有袁隆平那样的能力,粮食就不用发愁了。
再说,除了水稻、小麦之外,徐兴夏还准备大量的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的种植。在黄克缵划给他的这三百亩土地里,有大概一百万亩,都是缺水的旱地,是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以前,这些土地,估计就是随便种点蔬菜、黄豆、黑豆什么的,产量低,难管理,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土地根本无法真正应用起来。
现在不同了。现在有了适合旱地种植的农作物。无论是玉米还是红薯,又或者是土豆,都能够在旱地生长。特别是玉米,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高产作物。玉米是后世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对土壤、水分、气候的要求都不高,生长期又短,一年至少两熟,甚至可以三熟。一亩地一年下来,几千斤的玉米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还有红薯也是高产作物。红薯和玉米一样,都是可以一年种植两次甚至是三次的。红薯的产量也是很高的。按照一年两次计算下来,每亩地的产量,估计也有几千斤。单纯从数量上来说,都要比小麦和水稻强得多。当然,在当时,玉米和红薯,都是非主流的食物,想要民众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
有三年的缓冲期,这块区域的粮食总产量,怎么也得超过五百万石。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一给黄克缵,倒也不算过分。加上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解决自身的粮食问题,应该不会很困难的。关键的问题是,黄克缵不能贪得无厌,以后逐年的提升上缴的数字。他必须一口咬定,将这个数字永远都限定在五十万石。
沉吟片刻,徐兴夏有点为难的说道:“大人,这……”
他内心里虽然答应了,表面还是要故意显得非常为难的样子。这是和人打交道的基本技巧。要不然,你答应的太爽快,黄克缵以为你还有大量的潜力可以挖掘,弄不好,两三年以后,五十万石翻一番,达到一百万石,那就悲催了。
邓如柏不是穿越者,对于宁夏镇北部的发展,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思路。他并没有意识到玉米、红薯、土豆这些外来粮食作物的价值。在他看来,每年上缴五十万石的粮食,的确是有点过分的。可是,食得咸鱼抵得渴,你既然得到了千户的职位,肯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总不能什么好处都给你,你什么都不要干吧?
如果没有这五十万石的任务,估计竞争这个职位的人不会少。现在,其他人就是被这五十万石粮食的上缴数额给全部挡住了的。千户,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算是独挡一方的小小的诸侯了,特别是那些在宁夏城外面的千户所,基本上就是读力王国啊!好像平虏千户所,邓如柏其实也是不太管的。
邓如柏直言不讳的说道:“每年上缴五十万石粮食,当然是有难度的。要不然,你的代千户,也不会那么快到手。”
徐兴夏装作很是郁闷的样子,皱眉说道:“去掉代字还差不多。”
邓如柏含笑说道:“这个你倒是大可以放心,这个代字,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三个月以后,你的代字就会去掉。这是黄大人亲口跟我说的。无论有什么人阻挠,你都是镇朔堡的真正千户。”
一听这话,徐兴夏就知道,有人在故意捣鬼,不肯让自己一步到位,直接提拔为千户。不用说,能够有这个能力的,只有宁夏巡抚李懋桧。就算是总兵官李国臻,在三边总督的面前,都是没有资格说话的。一时间,徐兴夏恨死李懋桧了。麻痹的,你的儿子还得靠我去交换回来呢!看我到时候,不好好的整治你的儿子!
徐兴夏说道:“既然如此,在下唯有努力办差,精忠报国了。”
邓如柏心说,你小子还敢说精忠报国四个字?你不脸红吗?你的那么点鬼心思,以为我们不知道?好处要是不落在你自己的兜里,你肯真心实意做事就怪了。要是在平时,你小子早就被打压得无边无际了。只是现在局势混乱,鞑子肆虐,才不得不重用你而已。话说,你这样的刺头,谁敢轻易重用你?
轻轻的摇摇头,邓如柏错开话题说道:“兴夏啊,我知道你打仗的本事,的确很强,就算是有鞑子杀过来,估计你也是能对付的。但是,我在这里必须提醒你,你现在是左屯卫的人。左屯卫的主要职责,乃是产粮而不是打仗。你不要舍本逐末。黄大人对于这五十万石的粮食,是很看重的,你的心思,得用在这上面。”
徐兴夏随口说道:“不就是种田吗?行,我不会忘记的!”
邓如柏微微苦笑一下。这个徐老魔,根本就没有将自己的话当做一回事。三边总督在他的心目中,估计也没有什么分量。这丫真的是个怪胎!算了,懒得管了。反正,以后他就是左屯卫的人了,和前卫没有什么关系了。管他做些什么,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了。要是他一味胡来,撞得头破血流的,那才叫教训呢!
“徐兴夏,小心吴海鸣。”邓如柏最后说道。
“吴海鸣是谁?”徐兴夏一脸的狐疑。他好像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可以肯定的是,吴海鸣绝对不是宁夏前卫的人。他在宁夏前卫折腾了这么久,对于宁夏前卫的各级官员,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