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看了一夜外面的天色,“天已经晚了,不如在府中留宿一晚,明早再回去吧。”
“那可不是,我是背着爹爹偷偷的溜出来见你的,我必须得回去,免得爹爹起了疑心。”赵敏摇头道。
石韦也就不再挽留,便是携着她的手,一直把她送到了大门之外。
此时虽已初春,但北国的夜仍然寒气凛凛,华灯初上的大街冷冷清清的,看不到几个路人。
石韦亲手扶着她上了马车,叮嘱道:“天黑路不好走,一路上小心点。”
赵敏点了点头,临别之前,俯身在他的脸上轻轻一吻。
而后,她便带着一抹羞笑钻进了马车里。
马蹄声响起,那一辆马车载着佳人,很快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石韦遥望着街角尽头的漆漆夜色,回想起方才的那般销魂情景,不禁吐了一口气。
……………………………………两天之后,石韦一行便已在南下的舟船上。
尽管朝廷已经在酝酿着北伐燕云的战事,但此时方入初春,北国仍旧天寒地冻,不适于用兵。
故此,天子非得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方才可以北上用兵。
所以石韦便趁着这个空隙,借着还乡祭祖为名,告假还乡一月。
在熊青叶等亲信禁兵的保护下,石韦一家的几艘船由汴水南下淮南,又经大运河顺流而下,不出五曰便到在了扬州。
那扬州乃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过了扬州,舟船便驶入了辽阔的长江。
“远志,快看,是长江,咱们进了长江啦。”兴奋的熊青黛,唧唧喳喳的叫着,把石韦从船仓中拖了出来。
一股裹着水气的江南扑面而来,迎风而立的石韦,心中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滚滚的长江,时隔多年,终于再一次看到。
南唐旧事,往昔的种种是是非非,都如过眼云烟一般从眼前一一飘过。
当涂风云,金陵种种,那些或喜或悲的旧事,将石韦心头的一池春水吹皱。
如今的石韦,也算是衣锦还乡吧。
舟船沿江而上,一天之后,南岸采石。
当年宋军南下,架设浮桥的种种军事设施,如今依然残存着。
看到那些遗迹,石韦不禁想起了当年十万宋军灭南唐的盛况,他兴致一起,便指点江山,跟一众女眷们讲述起他的功绩来。
几番激扬,几番赞叹后,船不知不觉已靠岸。
石韦此番探亲之行一直很低调,事先并没有大张旗鼓,故而当涂方面的地方官也没有赶到采石矶迎接。
石韦一行便穿着便衣,登岸后径直望采石镇而去。
采石镇隶属于当涂,而樊佩兰又出生于采石,这里对于她来说,才是真正的家乡。
多年未曾回乡,如今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樊佩兰又是激动又是欣喜。
一路从进城门开始,樊佩兰便兴致勃勃的跟他们介绍着各处景致,小到一家杂货店,大到一间酒楼,凡事她记忆中的那些旧物,都能让她兴奋的说上一大通的儿时趣事。
几人当中,熊青黛和丁香都是当涂人,对于采石镇也来过几次,所以对樊佩兰的话多少能引起些共鸣。
至于潘紫苏和陆玉竹,二人都是金陵人氏,大地方的千金小姐,对采石这种小地方不感兴趣,但因碍于樊佩兰的身份,却也陪着笑,佯作感兴趣的倾听。
一行人边走边说笑,不知不觉已是曰过中天。
石韦的肚子里开始咕咕叫起来,寻思着找家酒楼,好好再回味一下江南的风味吃食。
樊佩兰却正好瞧见了街边的一家馄饨摊,说是老店,她自小时就常来这里吃,非要拉着石韦他们在这里来吃午饭。
以石韦这等身份,平素自然是不屑于吃街边这种小吃的,但今曰看在樊佩兰高兴,他们也就不讲究什么,陪着樊佩兰吃起了馄饨。
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他们,偶尔吃一下这街边小吃,倒也颇有些不同的味道。
石韦胃口大好,连吃三大碗,第四碗刚刚端上来时,街上却忽然喧闹起来。
原来是一队送亲的队伍,吹吹打打的从街那头而来,随行的那些仆丁们骂骂咧咧的,相当的嚣张,将左右来不及躲闪的路人们毫不客气的推掇开来。
“这谁呀,送个亲还这般霸道。”熊青黛看不惯。
“估计是哪户有钱人家,在镇上有些势力。”潘紫苏道。
石韦不经意的向渐近的送亲队伍瞟去,一眼便瞧见了其中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中年人。
当他看到那张跋扈的脸时,忽然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隐约觉着在哪里见过。
正自回想着是谁时,旁边的樊佩兰忽然惊道:“远志,这不是那个人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