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首页 > 小说 > 唯我独裁 > 第547章 希特勒:勒紧裤腰带也要发展核武器

第547章 希特勒:勒紧裤腰带也要发展核武器

作者:巡洋舰

希特勒还是非常紧张的问道:“那么一颗核炸弹的威力如何?”

海森堡想了想,说道:“我们也只是依据理论链式核反应计算的。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x1013焦耳,比1千克梯恩梯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x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我们用释放相同能量的梯恩梯炸药量来表示,称为梯恩梯当量。有效杀伤距离=c*爆炸当量^(1/3)……(c为比例常数,^(1/3)为求立方根),一般取比例常数为1.493885,当量为10万吨tn_t时,即浓度90%的铀,只需要五十公斤即可。而其有效杀伤半径为3.22公里,有效杀伤面积为33平方公里。”

海森堡秀了一下他的惊人的数学能力,但是没有人夸他,自希特勒以下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五十公斤核装药的炸弹就足以毁掉一座城市,这东西实在是太恐怖了!如果中华帝国研究出来,那么我们趁早不要想争夺世界霸主了!”

“是啊!如果有这种武器出现,那我们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

众人你一言我一嘴,尽皆是担忧之色。

许久,希特勒突然道:“我们也要研究,我们也要搞核武器,而且不可以比中华帝国晚。”

海森堡顿时大喜,连忙道:“元首英明,就交给我吧!”

希特勒看了看海森堡,点头道:“很好!从现在开始,我以德国最高统帅正式任命你为帝国核武器研究组组长,全力研发核武器,需要任何部门的配合,直接向我报告!”

“是!”海森堡连忙道:“我一定不辜负元首的期望,一定将核武器研究出来!”

希特勒点点头,突然想起一件事,道:“那个核反应堆技术也要一并研究!”

海森堡顿时领命。

这时,一直没吭声的德国经济部长,国家银行总裁瓦尔克。丰克(waltherfunk,1890-1960)顿时苦着脸道:“元首阁下,核物理工程研究项目相当的耗费资金,要知道中华帝国是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个项目,而且据说他们投入了几十亿龙币。”

希特勒道:“就算勒紧裤腰带也得发展核武器,否则今后将没有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话语权。”

“是啊!”鲁道夫也赞同道:“我们都受够了被中华帝国一直欺负,想想他们给我们的经济制裁给帝国造成多大的危害,想想他们无耻的抛售马克,套现和卷走数百亿龙币。每念及此,我都恨不得马上几百倍的报复他们。”

鲁登道夫说到此时咬牙切齿,满脸的义愤填膺,愤怒的眼神似乎要喷出火来。

其他人也同样如此,对于中华帝国给德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包括希特勒这个曾经对中华帝国狂热崇拜的元首都改变了对华态度,何况他手下的这些纳粹党高官们了。

勒紧裤腰带也要研发核武器!

这句话很快成了希特勒教育手下们的一句口头禅,德国上下顿时掀起研发核武器的浪潮。德国政斧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拨款360亿德国马克给海森堡实验室,用于研发核武器。

事实上,早在1932年圣诞节前夕,海森堡便受命希特勒研发核物理工程,当时只是为了在科技上面不落后于中华帝国,一种跟中华帝国争夺世界科技中心的面子工程而已。

海森堡手下没有多少人,希特勒许诺给他的经费基本上没有到位,被各级部门层层克扣,到海森堡手上的经费基本上只够理论研究之用。甚至原本海森堡聘请来的核物理学家们也都被更高待遇的中华帝国皇家科学研究院挖走。

在这种环境下,海森堡的手下奥托?哈恩教授在柏林达勒姆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完成了一系列核物理学的实验,他用中子轰击第92号元素铀,结果惊异地发现,铀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破碎”,成为不再是铀的两部分,这就是原子裂变现象。

哈恩对实验结果不太有把握,于是给以前的同事,在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工作的莉丝?迈特纳写了封信,将心中的疑问统统告诉了她。迈特纳无法帮助哈恩,因为她有自己的职业艹守,为中华帝国核物理工程工作,不可以泄露相关技术。同时,她是居里夫人的坚定支持者和粉丝,中华帝国对核物理工程又许诺只用于和平能源使用,因此对于哈恩提及的德国在开发核炸弹技术,她持强烈反对态度。不过,哈恩毕竟是她曾经的男朋友,念及旧情的她最终把她的外甥、同为物理学家的奥托?弗里施介绍给了哈恩。因此,奥托也未能如愿的去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进修,在哈恩的感召下,加入了德国核物理工程实验室。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他们找到了理论依据。到了用著名学者尼尔斯?玻尔的“液滴模型”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液滴模型”显示,重原子核的运转形态大致就如同滴落的液体,能够像一只灌满水的气球那样被拉伸和压缩。而在一个质量尤其重的原子核(像铀核)里,如果其整体表面张力因外来附加力撞击而被减弱,情况就会变得类似于充满水的气球在外来力的一再作用下使表层厚度变薄,以至于整个气球变得大而重。随后,“气球”被轻轻一戳,便形成了某个确定的、以原子核突然爆裂为目的的足够环境条件。

原子裂变之谜就这样被揭开了。哈恩和弗里施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被击碎铀核的两部分,理论上比分裂前的原子轻一些。减少的质量部分转化为能量,这个转化值是相当可观的。换言之,在原子裂变过程中蕴藏着惊人的破坏力。

二人为此沾沾自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以为他们就是揭开核力量的伟大科学家。但是,当他们将论文提交给位于天津的国际核物理研讨会时,却被告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研究院早在十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发布了系统化的原子学理论,只不过一直处于皇家科学院的严格保密,并未公开给外国学者。但这是事实,因为很快哈恩等人受到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的学术研讨邀请,有资格了解事实。不过,哈恩和弗利最终因为拒绝加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而未能看到这套核心理论的全部内容,但他们仅仅看来其中一小部分就已经受益匪浅了。回国后坚定的投入核子工程的研究,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状态。

到了1935年底,中华帝国的核动力战列舰的开工建造,刺激了德国的神经。希特勒加大了对核物理研究的投入力度,使得核物理试验得到资金保障,可以顺利进行。

2月初,奥托?哈恩将其系列实验结果发表,立刻在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一向被中华帝国垄断的核物理工程学术研究从此不再那么神秘了,各国无缘进入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到德国求经,一定程度上为德国核物理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

3个月后,汉堡大学教授保罗?哈特克上书第三帝[***]事部,提出关于开发核爆炸物的可行姓问题:“第一个利用这种核爆炸物的国家,将拥有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优势。”

希特勒对哈特克大为褒奖,并且对核武器的信心倍增,财政部的资金加大了支持力度。

就德[***]方而言,核裂变蕴含的重要姓可谓非同一般,首先被推到前台的是主持德国陆军武器装备和军需品研发与制造的机构——陆军军械局。

物理学家埃里希?舒曼自1934年开始担任陆军军械局研究处处长。按行政级别论,舒曼相当于政斧副部长,而在军队系统中,则官拜陆军少将。鉴于舒曼醉心于军队进行曲的创作,而且把很多时间花在了关于双簧管音色问题的博士后论文上,批评者将他贬低为一个“江湖骗子”,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低估了此人在科研方面的组织才干。

机会很快出现了,那就是1936年6月中旬,由舒曼的上级卡尔?贝克尔将军召集的一次会议。贝克尔此前阅读过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的一篇论文,文中做出了如下假设:“体积为1立方米的铀金属氧化物内部所聚集的能量,足以将体积为1立方千米(总重量为10兆千克)的水抬升至2.7万米的高度。”

这正是贝克尔感兴趣的,因为这个理论的成功,表明中华帝国用核反应堆来推动十五万吨级的终极战列舰以35节高速前进,续航力达到100万海里的技术是可行的,正面德国核物理工程研究的方向没有错。

他立即指示舒曼等人,着手集结一个更加顶尖的核物理研究团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征兵。没过几天,埃里希?巴格就接到了军械局派发的征兵令。这位年轻人是理论物理学巨匠维尔纳?海森伯格(又译海森堡)的助手,刚获得中华帝国北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被要求向舒曼报到。

当时,他“开口便问:‘找我来这里到底做什么?’接待他的军方人士面带诡异微笑:‘做与核炸弹有关的事啊!’”

尽管德国政斧高度重视对核物理的研究,但是德国陆海空三军高官都想借助研发核武器来向帝国财政部要钱,这笔巨款打着核武器研究的旗号被挪用其他的武器项目上去。同时,德国各个学府科研部门都为了向希特勒邀功,众多研究小组各自为战,使得德国人才、资金被大量分散,无法像中华帝国那样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搞核武器,使得德国研发核武器的进度大打折扣。

德国人选择的研究途径,有别于中华帝国所走的道路。有关“铀项目”的研究工作,是通过分属19个不同机构的上百名科学家展开的。同位素分离和反应堆建造是最初的两项任务,它们被置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关键课题名下,其研究成果引导“铀项目”朝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建造生产能源的设备和制造核炸弹所需的原材料。

陆军、海军和空军也各有部署,三军分别拥有技术资源,在任务分配方面也明显涉及核物理学领域。军方研究小组定位明确,与一般的学术研究完全不发生横向联系。德[***]方的期望是:开发出新型爆炸物和小型核反应堆。

同样,这种好事也少不了纳粹党卫队,其拥有读力的核物理研究小组。在野心的驱使下,“黑色兄弟会”(指党卫队)也迈入了核物理研究行列。要注意的是,党卫队是仰仗其至高无上的特权而介入该领域的,他们想在社会各个阶层发挥决定姓的影响力。知识分子被招募加入这个组织并被赋予“特殊使命”,在产业界、军界和科技界扮演着重要角色。

(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