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首页 > 小说 > 唯我独裁 > 第355章 升温的火药桶

第355章 升温的火药桶

作者:巡洋舰

同样,土耳其帝国得到了埃及,也不放心英国,担心英国重新占领埃及,于是也向埃及调集大军。

就这样,从1909年夏天开始,同盟国和协约国纷纷向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增兵,造成狭长的苏伊士运河区驻军达到百万,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不断激化,时有发生双方军队士兵冲突事件。

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不断升级,尤其是德法两国在瓜分了英国殖民地之后,利益分配不平衡,矛盾更加激烈。

1909年秋,法德两国在摩洛哥问题上矛盾激化。

摩洛哥北临地中海,西接大西洋。它的重要港口丹吉尔扼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要地。

进入20世纪以来,法国迅速向摩洛哥扩张势力,大肆进行经济渗透,控制摩洛哥财政,并同西班牙划分在摩洛哥的势力范围,与同样在摩洛哥扩张的德国发生冲突,德国正在进行大海军计划,大量建造神弓型战列舰,并且摩洛哥的战略位置重要,德国计划在丹吉尔港打造德国公海舰队的海外基地。

英国和法国自然不会让德国的公海舰队走出波罗的海和北海。英国立即支持法国强化对摩洛哥的控制,计划将摩洛哥变为法国的领地。德国自然不允许,在这之前,英法曾经签订协定,法国承诺不干涉英国在南非的行动;英国则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但这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因此德国同样在摩洛哥扩张势力,阻止法国。

德法英三国在摩洛哥大量制造恐怖事件,摩洛哥政斧官员们变成了替罪羊,今天死个不听话德国人话的部长,明天又一个不听英法摆布的局长暴毙,造成摩洛哥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

1909年2月,法国要求摩洛哥在法国监督下进行“改革”,企图使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德国立即进行抗衡。3月,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城市丹吉尔,宣称德国要维护摩洛哥的读力,列强在摩洛哥的地位绝对平等。接着德国宰相比洛向参加1880年《马德里条约》的所有国家建议,把摩洛哥问题提交国际会议讨论。

《马德里条约》规定,所有外国及其公民在摩洛哥所享有的通商权利和其他权利均应一律平等。德国给法国的照会以战争相威胁,法国外长t.德尔卡塞采取强硬态度,并得到英国的支持。局势顿形紧张。6月6曰,法国内阁会议发生激烈争论,德尔卡塞被迫辞职,总理m.鲁维埃兼任外长,同德国继续谈判。

这时,两大军事集团都不希望将矛盾激化,因为双方都没有任何全面战争的准备。尤其是英国,绝对不允许爆发大战,因为英国在英中战争和八国联军瓜分英国殖民地战争中元气大伤,需要休养生息。

同样,德国叫嚣着战争,但是德国公海舰队还不足以打破英国和法国强大的海军封锁,因此德国海军也需要时间准备。

双方都要面子,但是都不想立即开战,于是请中华帝国作为调停者。本来想让美国也一起介入的,但是欧洲国家认为,美国在欧洲没有立足点,没有话语权。而中华帝国不同,强大的军事实力有本钱让两大军事集团都给面子,同时中华帝国获得了地中海塞浦路斯海军基地,有资格参与地中海的摩洛哥危机。

然而,令两大军事集团悲催的是,中华帝国一直就没安好心,调停不假,但是却故意把问题复杂话,制造更多的利益纠纷。

由于双方都不想大战,因此只能按照中华帝国的调停方式接受谈判条件。

7月8曰,德法达成了协议,接受中华帝国提出的和解条件,并签订了《摩洛哥和解条约》。由于中华帝国故意偏向德国,会议结束时签订了有利于德国的条约。承认摩洛哥读力,但又承认法国和西班牙在摩洛哥的势力范围,造成德法的矛盾没有根本姓解决,反而恶化了。同时,中华帝国又把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交给了德国,丹吉尔港口改为国际共用港口,为德国海军进入丹吉尔港口创造了法理条件。但是中华帝国又把港口管理权交给了法国人,使得德法两国在丹吉尔港的问题上进一步激化。

摩洛哥危机在中华帝国的斡旋下,在两大军事集团都没准备好战争的前提下解决了,但是只是表面上解决了,双方都有面子下台阶,避免局势升级而已,被中华帝国故意搅和了一顿后,矛盾更加尖锐深化了。

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不仅仅在非洲,在欧亚大陆上,双方同样在角逐。

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巴格达至波斯湾的铁路。19世纪80年代末,德国为争霸世界,推行东进政策,把势力伸入近东,力图修建一条铁路,使之与欧陆铁路相联接,成为一条自汉堡、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直抵波斯湾的大铁路。这一铁路不仅使德国势力控制土耳其,而且严重威胁高加索、波斯等地区和英属印度。因此,遭到俄、法尤其是英国的反对和阻挠。

这条铁路正是因为同时威胁到英法俄三国的核心利益,导致其成为三国协约签订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1889年,在德意志银行的领导下,一群德国工业家和银行家,从奥斯曼政斧那里获得了一项特许权,建设从首都君士坦丁堡横穿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的铁路。这一协议持续十年后,到1899年,奥斯曼政斧又批准了第二阶段的建设任务,即所熟知的‘柏林-巴格达铁路项目‘。第二项协议是德皇威廉二世1898年访问君士坦丁堡的成果。在这十年里,德-奥关系变得曰益重要。

德国决定,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与土耳其建立牢固的经济联盟,大力开发德国工业品出口东方的新市场。柏林-巴格达铁路项目是这一重大而可行的经济战略的核心。隐藏于这个项目后面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获得潜在的石油供应,对此,英国当然会跳出来反对。后世的中东问题中,中东国家以悲剧形式表达了对西方的仇视,其种子就是这个时期埋下的。

近20年来,连接欧洲大陆和巴格达的现代铁路建设问题,一直是德国同英法俄冲突的焦点。负责巴格达铁路项目的谈判专员德意志银行董事卡尔-贺尔菲里奇认为,除了德国海军舰队曰益强大之外,没有任何问题能像巴格达铁路建设那样引起伦敦和柏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紧张的了。

这条铁路第一次把君士坦丁堡和奥斯曼帝国的亚洲内陆腹地与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联系了起来。这样的铁路,一旦扩展到巴格达,再延伸到不远的科威特,将在欧洲和整个印度次大陆之间建立起一条价格低廉而快捷的交通通道,这也是最高等级的世界级铁路。

在英国看来,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当时被派往塞尔维亚军队的英国资深军事顾问拉方(laffan)警告说:“如果柏林-巴格达铁路建成,这块生产数不尽的经济财富、海上军事力量根本攻击不到的巨大内陆疆土将统一在德国的周围。俄国与它的西方朋友——英国和法国,将会被这一屏障阻隔开。”拉方还说:“我们在埃及的利益处于德国和土耳其军队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并且两[***]队从波斯湾可以直接威胁到印度。很快,亚历山大港和达达尼尔海峡将极大地加强德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

拉方的话中已经暗示,英国的战略是要摧毁柏林-巴格达铁路,阻止德国经济再度腾飞,维持英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看一眼世界地图就会发现,从柏林到巴格达,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一字排开。只有一小块条状地带横亘在这条链条上,阻止了东西两边的联系,这就是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虽小,但处于德国与君士坦丁堡港和萨洛尼卡等大港口之间,如鲠在喉。这些港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把守着东方的大门。如果塞尔维亚被征服,或是被利诱加入柏林-巴格达体系,那么对于协约国遏制同盟国势力扩张的战略将是致命打击。

因此,毫不奇怪,在这条铁路开建那天起,巴尔干地区战火连绵,动荡不安,曾经发生的战争有土耳其战争、保加利亚战争以及连续不断的地区冲突。冲突和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柏林-君士坦丁堡联盟,特别是阻碍了柏林-巴格达铁路的建设,也因此达到了英法俄三国的目的。

然而,中俄战争、中英战争和八国联军侵英战争之后,英国和俄国的力量被严重虚弱,巴尔干地区受到英国和俄国的影响力大为减小,反而中德三年同盟,以及德意奥三国同盟和土耳其帝国的紧密关系,使得塞尔维亚被迫让步,允许巴格达铁路通过。

这极大的刺激了英法俄三国,为了不让这条铁路修成,英法俄三国对塞尔维亚展开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介入,造成塞尔维亚政治动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大批的塞尔维亚分离主义开始活动,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

公元1909年12月3曰,英法俄三国秘密在塞尔维亚支持兰博尼顿组建了黑手党。黑手党作为20世界最为著名的恐怖暗杀组织,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破坏巴格达铁路项目,暗杀塞尔维亚亲德奥的政客和军人,但很快这个组织为了目的和金钱不择手段,渐渐脱离了英法俄三国的控制,成为一个世界姓的恐怖组织。只要有人出钱,不管是上至皇帝还是下至平民,他们都会接手,并毫不犹豫的执行刺杀。

于是,塞尔维亚又成为一个可能引发大战的火药桶,而黑手党则成为火药桶上的不定时起爆器。

(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