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首页 > 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在路上(七)

第三百五十一章 在路上(七)

作者:午后方晴

夏竦词作不多,平时多写诗,二十年前宋真宗向夏竦索词,夏竦于是作出这首喜迁莺。

前面的不能作数,用一些华丽的词藻拼凑出时间地点环境,主要是最后一句,凉州是凉州词,水殿是月夜雾气弥漫,笼罩着大殿,若用雾殿,又破坏其美感,一个水殿,在这个水殿里有一个美妙的声音在唱凉州词。一下子给环境笼上一层仙气,也使整首词得到升华。

不能以人品词,这首词真的不错。

等到歌妓唱完后,夏竦说道:“行知,能否赏一首长短句乎?”

十几个美妓眼睛立即放起光亮。

郑朗心中苦笑,自己那有心思作词,即便作,也是激烈高昂之作,如今夏竦呆在京兆府,依然还在富贵乡里,无疑是对夏竦的讥讽。没有必要为不相干的原因,让他记恨自己。

看了看外面院圃的春色,虽是暮春时分,绿叶碧意喜人,还有一些花卉在绽放。郑朗灵机一动,击着拍子唱道:“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太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这是关汉卿晚年南下杭州写的小曲子。

郑朗在中间漏了一句,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少了这句,便少了这首小曲子家国易主,杭州依旧繁华的感慨与叹惜。

不过也不妨,这首曲子是关汉卿巅峰年龄时的作品,整首曲子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却将杭州的秀美山华与富丽繁华尽情表达出来。

“好曲子。”夏竦赞道。

民间也有一些曲子,然而多俚俗之曲,要么轻薄要么下流。

包括词牌在内,也有一些下流的词作,甚至是黄色小调。

但自从郑朗数首曲子传扬出去后,有一些文人试作了一些新曲子,宛若清新的春风吹过这滩死水。

一个歌妓已经在尝试着重唱。

这场宴席尽欢而散。

夏竦替郑朗安排了下榻的地方。

但到了京兆府,郑朗开始办正事了。

先将施从光喊来,说道:“你就要留在长安城。”

“学士,放心。”

市易法,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商业,首先要模清楚长安城中的物价,包括宋朝中原地区运来的物价,以及羌人与蕃人货物的物价。

还有那些物产是紧俏的。

最重要的是皮毛。

很多人不理解,说没有棉衣,冬天宋人怎么过啊。

富人有办法的,穿皮裘,穷人只好多穿麻葛衣服,到冬天时塞丝绵作絮。也就是将脚茧与茧壳表面的浮丝与乱丝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塞进夹衣里。李白有一句诗,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国家要打仗,丈夫被征了兵,妻子于是连夜在家中扯丝絮,塞进夹袄里给丈夫做冬衣。

不明白这一过程,感觉不到语言的魅力,明白了,就会觉得简单的一句,是多么销魂泪下,离别的感慨,夫妻的珍惜爱情,妻子的爱护,尽在其中!

最好的袄子是木绵裘,然而木棉能有多少?

这种丝绵保暖力有限,因此宋朝后面史上大寒,许多士兵站在京城墙头上,站着站着就冻死了。

但看是什么皇帝。

赵祯这次做得很好,宁肯浪费财力,一人发一件皮袄,又听从郑朗建议,从江东棉花种植地区,大量征调采购棉花制袄。

有可能今年大部分士兵能将冬寒解决。

但无论怎么做,棉花没有普及,产量没有跟上来之前,皮毛还是冬天的主流御寒物资。所以皮毛一直短缺。

郑朗让施从光主办的正是这件事,还有一个人,仝明也带过来。不过他不会骑马,随崔娴她们在后面前往西北。

这件事若办好了,会引起争议的。但好在要感谢范仲淹与种师衡,他们在前面做了类似的事。

将王勇与王宁喊了进来。

郑朗从行李里拿出一个小包,里面有六百多两黄金,但不是成锭也不成块,而是仿照西夏与吐蕃一些首饰的式样,打成一个个镯子、链子、钗子。然后看着他们,说:“你们若没有把握,现在还来得及。”

“学士,你放心吧。”

“可是过了二十多年,你们还是先去镇戎寨,与狄青会合,与他商议一下,做稳妥的布置。”

“狄青?”

“嗯,狄将军,你们到镇戎军时,狄将军大约已接任,不要小看狄青,他比你们岁数小,可是足智多谋,非是普通武将所能及之。”

“喏。”

郑朗将小包递给王勇。

王勇打开看了一眼,轻描淡写的将小包重新系上。

郑朗暗暗叹服,果然是王德用门下出来的,换作其他人,看到这么多金器,早就花了眼。

但这样好啊,王勇的表现,使他想到陶朱公的故事。

又说道:“你们先用着,不够,潜回来,我再给你们支持。”

这批黄金是郑朗自己掏的腰包,但想办成事,远远不够,这就要从泾源路财政里支出。

“喏。”

两人站起来,起马离开。

人未到,箭已发!

天色渐暮,郑朗抬头看着二人出去,更西方是天际,天际有霞,霞光腥红似血。

郑朗低声道:“会流很多血啊。”

忽然郑朗明白了范仲淹的想法。不打仗则罢,一打仗,会死很多的人,甚至有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信属下同僚。

但不打又怎么办呢?

不打,只有等死。

天际渐渐暗了下去,西方天空那一片血红凝成朱紫,仿佛是鲜血干涸,稠得都化不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