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战俘基数相对天门城大,清河一战俘四万兵、抚顺城前,俘虏三十万,即便是加上宫刑死亡,还能余二十余万苦役。下过的开原之战以及以后杀出镇北关,又有多少蒙古、女真可俘,还是未知数。”
史可法有与参谋部一同共事的经历,对于辽东战局看得当然比别人要清楚的多。开原的镇北关是边墙最北边的一个关口,那里之外就是蒙古聚居地了,那里最大的霸主,林丹汗,已经在河套地区被击败,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在舔着自己的伤口呢。而剩下的在蒙古诸部,去年黄台吉出兵喜峰口时,蒙古诸部也多有参与,被俘五六万之众。这块地方明军肯定要出兵的,那个时候从南方边墙有赵率教的兵马、西方的有闫应元的部队,西北是大兴安岭、东北是小兴安岭,诸族如何逃避,还真让史可法期待。
不过说是山脉,也并不一定就没有路可走,比如蒙古出征喜峰口走的就是燕山余脉处;而林丹汗西迁,走的是大兴安岭的余脉之南。
“史兄分析的的确有道理,天门城所建,最大的劳动力就是蒙古诸俘,包括宫刑的与非宫刑的。这辽东的建设当然也离不开战俘,建奴前些年以辽东汉民主奴,现在反过来了。”
“第四,辽东本有汉民,而且汉民数量也是不少,此点非天门城完全靠迁移可比。现在海州、鞍山还有不少的汉民,更有去年袁公在盖州所迁走的汉民百姓。肯定也会回到辽东。”盖州所迁走的人马,被寄放在了生长岛。
“对啊,还真将盖州那些人给忘记了。”盖州之战当时震惊大明上下,袁可立被迫从莱登巡抚这个位置上下来后,一直就在朝中混日子。但一朝起复,再次走向辉煌,先是右屯之战,后是盖州二战,使得大明提气不少,举国同庆。提起袁可立。袁叔奇不由的颇感自豪。
“袁兄。你那伯父的盖州之战,可是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啊。”刘远海与袁叔奇在的时间较长,一听他自称是睢州人仕,就问出了袁叔奇。竟然出自八世传家的睢州袁家。而且袁可立是其伯父。
“刘兄过奖了。伯父之所以有所战绩,那是锦衣卫陆战队的功劳而已。”
“原来袁兄出自睢州袁家山,失敬失敬啊。”对于这样一个世家,没有人不敬佩的,八世啊!而且第九代的袁枢,由官生初授詹事府录事(正九品2人),次任南京都督府后军都事(从七品1人),三任太仆寺寺丞(正六品4人),现在更得皇上亲准,跟随袁可立转战辽东,培养之意相当的明显。如今虽因袁家与大宗伯董其昌家里的娃娃亲原因,(明朝礼部尚书,为明朝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别称‘大宗伯’,)使得袁家与皇上有所矛盾,但却获得了皇上的赐婚,更显尊贵。对于袁叔奇是如此显赫的世家子弟,史可法也深感意外。
“史兄客气,家族出身双何足挂齿。若按来说,你我三人,当以你为首,皇上慧眼如炬,几有未卜先知之能,能得皇上召对的,宋氏兄弟、何可纲将军、卢象升,每位都是有真才实学之辈,倍受圣上重用,史兄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到时还得请史年兄照拂才是。”
“两位无须相互抬了,你们一是世家出身,一是名臣之徒,且都中了贡士,就别在兄弟这名落孙山的可怜人面前,年兄、同年的显摆了,还是听听史兄说说这辽东吧。”
“好,愚要说的第五条是最主要的原因,皇上正在辽东。众所周知,三十六皇庄以及众多的作坊,都是皇上亲自‘点化’的,天门城,只是蒋秉采取经之后所为,就如此快速的崛起。据愚所知,皇上目前正从三十六皇庄、青府府、大名府,调集有经验之人前去辽东,更有人称,被皇上一直推崇的宋应星,已经举家连同其在求极宫所招的学生一起,搬到了辽东。可想而之,皇上亲自坐阵的辽东,又有如此多的优势、还有如此大的‘团队’。辽东会是什么样的情景,真是让人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