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所有的俘虏现在都开始在分散着,男劳役分为二批人,一是集中在了盖州港口、以及盖州到沈阳的道路修建方面,因为现在已经有了有轨马车的成功经验,所以此次的道路设计为两条线路,一是官道的扩宽,建成水泥路;二是有轨马车的修建,两条线路均在三岔河以东,各城池以西,如此与水路一起形成了三条运输线。
从盖州到沈阳,甚至下一步到铁岭、开原,并穿过边墙,一直向北。这将是辽东连接着渤海的最重要的一条交通线,这一条线路的三线贯通,预示着辽东提速的完成。那时辽东将彻底的被一切为二,农业、经济、军事、工业,必将大大的提速,其效用并不比边墙的作用少上多少。
而且在朱由校看来,修路是也是宣示主权的一种方式,这个时节,俄罗斯公国对东北亚的扩张还没有开始,他们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铁岭、开原北边还有广阔的土地。这条路只要一路向北,走长春、哈尔滨、外兴安岭然后一路修下去,直到北冰洋。那样勒拿河以东的地方、现在无主之地的东北亚就能轻松的落到中国手里。
朱由校不太了解那边具体的地形、地貌,只是知道冷的要命。但这个时候不占那就太可惜了。等到‘我大清’去签那‘尼布楚条约’时,一切就晚了。
有这条路,就算是俄罗斯公国的扩张过来,也可以轻松的运兵过去,打仗也能轻松起来。这份帐朱由校还是算的清的。以最小的代价,将这块大土地占下来,还是比较合算的。
第二批人当然是开始建矿、建水泥作坊,辽东地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而且又有着发达的水利资源。想修路。钢铁、水泥、火药等这些必须的东西,朱由校并不指望着从京城或者内地往这边调运。一是费用太高,二是太不方便,辽东地区完全的可以自足自给,而且路越修越远,指望着运送已经不现实了。
铁矿、煤矿、水泥作坊的建设现在必须开始了,正好现在开春,正是建作坊最好的时间。作坊的建设为了充分的利用水力,当然是沿着三岔河,并利用山石、煤矿、铁矿的所在地。这种地方在辽东找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最后定在了鞍山这个地方,在那里相当的符合朱由校提出的条件,朱由校大笔一挥,一个圈圈就点在了鞍山那里,这个圈圈。是朱由校在辽东画的第一个圈。集中建成了一个小型的工业基地。
只是第一步,可以说是先军政策,但随着辽东战事彻底的消停,辽东大皇庄肯定是要有一个大发展的,这个时候要有所准备了。
而其他的一些奴隶,甚至是汉民,开始整合各个农庄、皇庄等庄子,那些庄子许多的地方都已经播好了种等等,就等着到了六月麦子成熟的时候收粮食了,民以食为开。辽东的发展,不能一直靠着内地供粮。四五十万人粮食的缺口相当的大,坚持到六月份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建奴们对于农活的确是不太适合,甚至比蒙古奴隶都要难以适应农活,学习起来相当的困难,建奴本身就是渔猎民族,他们是打猎和采参的出身,学习农活对于他们的确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但再难也得办,这里算是整个辽东粮产区最大的地方。虽然这些田地是大量荒芜之后留下的,数量比起建奴造反之前少的太多太多了,但夏收之后,针对这四五十万人来说,那是绝对足够了。所以管理起来虽然麻烦,也得利用上,不能精耕细作,那就干粗活。好在汉民在这里数量也着实不少,基本上采取的是三带一、三看一的原则,将三万余分配到十万汉民手里。
下一步要从三十六皇庄那里调人过来,把大明大皇庄的经验彻底的推广应用到辽东。辽东这边朱由校仍然是以皇庄的方式搞起来,再次成为大明的粮仓、工业基地。
革命成功同志尚须努力,建奴未灭,朱由校当然还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军事上。现在阵兵与抚顺城边上,拿下抚顺当然是首要的条件了。
在这里一呆就是半个月之久,朱由校首先明白的是抚顺与抚顺关的区别,那就是根本是两个地方。抚顺千户所即抚顺城,抚顺境内尚有长约110公里的边墙遗迹,它属于辽东边墙的东段。而这段边墙内有四堡一所,即:会安堡、东州堡、马根丹堡、散羊峪堡和抚顺城即抚顺千户所。边墙上有两个关口:抚顺关和鸦鹘关。抚顺城就在自己的眼前,而抚顺关却在浑河的南岸。
抚顺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据孙承宗讲,这里有一个古称,肃慎。这个名字也是一个民族的称呼。(还有一说肃慎族是满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