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副手将林叶要的资料都带到了病房。苏柏衫已经醒了,见到刘副手拿来的资料,疑惑地问:“怎么回事?”
“林小姐让我整理的资料,具体她没交代。”
“叶子,你要这些资料做什么?”
“看看。”林叶如是说,看来是不打算告诉苏柏衫了,“外公休息。”
既然问不出什么,苏柏衫也不勉强,她看看也好,迟早是她的天下。只是,她看得出什么明道吗?其实苏柏衫也是蛮期待林叶能干出点什么的,虽然抱得指望不高。
苏柏衫年纪大了,又大病初愈,人还是有些虚脱的,没多久就又睡了。
林叶这才翻开资料,半晌,林叶发现了问题。外公的思路是对的,书本数据化,宣传网络化,的确是未来的大走向。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所有人都开始了手机不离手的趋势。目前手机网络已经是3G时代,国际上4G也开始研发,也就是说,最多两年时间,数据上网便将普及,不需要依赖Wi-Fi热点。随着数码时代的开始,随身带书,随时阅读绝对会成为风潮。
现在读书平台已经有很多个,也开始走热,苏柏衫希望自己开发一个平台也是无可厚非。只不过,自己拥有平台虽然受限小,但是一般网络平台开发前期投资太大,更是需要优秀技术人员。一般前期两年每年亏空几百万是正常的,但如果没有人流保证,与众不同的新特点保证,也不一定做得大。因为大众会对比,更会选择多元化合作平台注册,单一平台的优势在这里就会消失。
另外就是传统人士对网络书的认知问题。目前的网络书,类别是很有局限的,使用者年龄层基本偏低,属于年轻人潮流。外公想把严肃文学推广到电子版,受众有局限。作者本人也不是很愿意接受,因为很多写严肃文学的人认为网络平台的使用会降低他们的品位。要打破这一偏见,入手点更是难选。
还有就是,目前出版社还是以纸质书为主,对长期合作的印刷合作商的利益也会有冲突。要如何在保证印刷商的利益前提下,推广网络电子版,是另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让网络平台的低碳消费和实体书的传统流通之间找到平衡呢?应该如何以不同的视角,找到不同的针对群体宣传,甚至达到同步发行和出售呢?
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外公,林叶着实感受到了他的压力。他这个年纪,对网络平台并不是特别了解,特别敏感。而开发那一块,就要有切身体验才能有深入的认识,这真的为难了他老人家了。看来,这件事还是需要自己去做。
这份市场调研报告,从现在这个角度来说,是显得不全面了。林叶发了消息给刘副手,让他去做两份补充调研。一份是读者调研,专门正对30岁以下的网络时代人,另一份是针对新兴作者,特别是群众基础尚未达到名作家高度的年轻作者。一个框架在林叶脑海中已经初步形成,现在就差验证了。这两份资料十分重要。刘副手在接到消息的时候是疑惑的,不过他没有多问,着手去做就是了,因为按照林叶的性子,现在问也问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傍晚,穆林来接林叶,林叶在回到家后,表示,需要穆林的帮助。
“那是当然,义不容辞!”穆林说,“但是你是什么想法?”
“先斩后奏!”
“你这是要搞大的节奏?”穆林调侃,他还没见过林叶这么霸气的一面,“怎么个先斩后奏法?”
林叶拿出写字板:“现在董事会无非就是两个疑点:一是投资金额太大,有没有成功率的保障,是不是可行?二是作者本人和读者是不是有这个意愿和趋势?我们只要在下个月开董事会之前,把这两个疑点消除,就可以通过提案。”
“那你要如何入手?”
“我让刘叔帮我新做两个市场调查,下个星期可以到位。结果出来了以后再决定市场那块,至于投资,我本人也觉得太冒险,所以我打算走新路。”
“那你的意思是?”
“我不赞成自主开发平台。”
“你是打算找合作商?”
“是的,我需要多和几个开发了两年以上的新兴平台洽谈,选择几个合适的进行长期入驻。”
穆林的眼睛一亮,这小妮子有一套啊!这样既免除了前期大资金投入,又减少了失败风险。可是:“你自己都已经有主意了,根本不需要我帮忙了吧?”
“需要谈生意,你觉得我行?”
“呃~什么意思?想法那么好,为什么不行?”
“你让我用写字板和客户人情世故?”
好吧,这样一说,穆林的确反应过来了。他们之间彼此熟悉,并且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方式。但是对于陌生人,特别是需要合作的商业伙伴来说,她本身就是对方的疑虑。因为不熟悉她的人,因为她的缺陷,会怀疑她是不是能为自己带来合作双赢的利益。连自己都被她的商业头脑震惊到了,陌生人肯定会表示不信任。
“所以,你是要我做什么?”
“帮我撑门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