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狗蛋走远了,陈茹华热情地请李丽回家。
李家还是篱笆墙,用枯枝和玉米杆堆集成的,平时作墙,烧锅做饭的时候直接拽墙上的枯枝和玉米杆烧火事实上,李家村差不多每一家都是这样的篱笆墙,或者半截的土墙,也是在土墙上堆满了柴火。
正房是三间堂屋,应该是盖了没两年,砖瓦还是新的很。
李丽记得是爷爷从部队复原回家,拿这十多年的部队补助请李家村亲戚朋友帮忙修建了这三间砖瓦房。
房屋的质量不错,一直到九十年代也没有坏掉,如果不是村里搞拆迁,李丽还不舍得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毕竟这是爷爷奶奶和爸爸住了半辈子的老宅。
进入堂屋外间,陈茹华招呼李丽坐下,并端来了茶水给李丽喝。
此时,李丽正打量着房屋内的一切,爷爷和奶奶常年随部队转移,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直到回老家,在李家村建了个家后,三十多岁才要了一个孩子,也就是李丽的爸爸。
此后也没有再要孩子,一方面是因为年龄有点大了。二是因为这个年代家庭困难,怕孩子多了养不起,所以就没有要。
因为搬过来没几年,屋里没有多少东西,堂屋外间只有一个小四方桌,这是家里吃饭的地方。
几个木墩子刻成的板凳,很是结实,其中一个枣木的板凳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纪初,直到李丽的爸爸为了招待新来的女婿(其实是男朋友),直接用斧子劈了,烧锅炖肉了。
李丽摸着那个枣木凳子,感觉到还是那个味,到处都洋溢着亲情。
陈茹华看着李丽喝水,闲谈着,并没有多说什么,事实上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等李书成来了再说吧。
这时的李丽正借着喝水的时间,绕尽脑汁地想如何编造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
爷爷的叔叔,也就是李丽的太爷爷,应该叫什么名字?李丽都忘记了,她只是在小时候听爷爷说过这么多年了,李丽那能记得住!
干脆直接说太爷爷走散后只记得自己姓李,至于小名就不记得了,况且失散时才五六岁记不得名很正常。
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找来?那你的爷爷和父母哪?
李丽只能这么回答,收养太爷爷的一家人也是这两年把事情告诉家里人的,以前都是瞒着不说,现在那边的老人都不在了,也就不瞒着了。
至于丽丽的太爷爷和父母没有来,那当然都不在了,李丽想好了,就说都病死了,这个年代医疗技术不发达,死亡率高,大家都会谅解的。
李丽只能暗暗地对太爷爷说一声,对不起了!无论是还活着还是不在了。
至于李丽现在的父母真的不在了,她说这些更没有负担了,何况她现在就是一个孤儿。
至于自己一个人怎么来的?
当然是逃出来的!这具身体的家人要把她嫁给一个老男人,她听说了就逃出来了,一路上搭火车就来到这里来了。
再加上那个玉牌证明,大家应该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