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首页 > 小说 > 汉末风云录 > 第144章 洛阳赋

第144章 洛阳赋

作者:stingr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占其五成,丘陵占了四成,平原只占一成,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洛邑,此城为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东周时期,洛邑为首都,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战国时期,雒邑改称洛阳。秦置三川郡,郡治洛阳,辖今三门峡、洛阳、巩义市、荥阳、郑州、中牟、原阳等地。

西汉时期,此地区东部是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从这一时期开始,‘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直到后世。在其间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等名称,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当时的河南郡,辖偃师、孟津县、巩义、荥阳、郑州、中牟县、新郑县、新密、原阳县、汝阳县、伊川县、汝州。西部属弘农郡的辖有宜阳县、新安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以及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东汉时期,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辖区不变。三国时期,属曹魏。洛阳改称雒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

为什么会将洛改为雒呢?事情是这样的:洛阳的‘洛’字原来左边的偏旁是‘三点水’,汉以火德王,忌水,故去水而加佳,改洛为雒。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柏乡称帝,是为汉光武大帝,同年攻下洛阳,定洛阳为都城。史称东汉或者后汉。光武帝刘秀又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始创,至公元220年献帝灭,经历了196年。东汉有洛阳、许昌、长安三个都城。其中以洛阳为都城就有165年,以许昌为都城有26年,以长安为都城只有5年。

在洛阳称帝的有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少帝殇帝、安帝、少帝(刘懿)、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刘辨)、献帝14帝。

三天后的响午,尹铭的车队与王允的大队人马缓慢的驶进了洛阳古都,望着巨大坚实的城墙,尹铭心情为之激荡,作为一个特种作战部队的战士,他不会不知道这九朝古都的概况。

如今的洛阳都城主要有两个宫殿南宫和北宫。

南宫在西汉之时就已经建成,北宫则是在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即公元60年)时增建的,南宫与北宫之间有干道相连接。

此时的洛阳城呈长方形,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号称‘九六之城’,但其南宫、北宫的面积比之长安城的永乐宫、未央宫都要小,这或许是东汉的国力远不如西汉的缘故。

面对着古老雄伟的大汉都城,尹铭显得有些迷茫,这时一旁的王允便来给尹铭作导游,为其讲解洛阳的状况。

据王允的介绍,这洛阳城总共有十二座城门:分别是东门三座,西门三座,南门四座,北门二座。

城的东北方有武库和太仓,西边居中为金市,马市设在城外的东郊,南郊则为羊市,合为当今天下的三大市场。

光武帝时,又将皇城内不可或缺的明堂、灵台、辟雍、太学等重要建筑,建造在城的南郊,并在都城的北方,北邙山之下建立皇室的陵墓。而且此时还有一座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白马寺。

东汉明帝时期,佛教大为盛行。于是,汉明帝遣人至天竺取经,并在洛阳城的城东十八里外,建立了这座古老的寺庙。

尹铭等人是由北侧的夏门而入,在此与王允分道扬镳。王允此来是就职的,所以走的是往太仓,过武库,至永安宫,以等候皇帝陛下的召见。而尹铭则是绕过濯龙园,转到西城金市附近,因为甄逸已经在那里为他们安排好了住所。

告别依依不舍的王允,定下来日相会之期,便各走一边了。

入得洛阳城中,尹铭才知道古代的繁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他想到了《战国策·齐策一》中对齐国的形容: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更有许多碧眼紫髯的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热闹的了不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