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澶渊之盟后至宋英宗朝,讲武活动遭到冷遇,“自真宗皇帝澶渊之幸,朝廷不复讲武。”宋仁宗朝鉴于当时将帅多不懂兵法的情况,组织修撰了一部大型官修兵书《武经总要》,其中有本朝“讲武”礼的详细内容。
但是一帮文臣能够能修出什么靠谱的兵书,用后代评价这本书的话说就是:仁宗为守成令主, 然武事非其所长。公亮等亦但襄赞太平,未娴将略。所言阵法战具,其制弥详,其拘牵弥甚。大抵所谓检谱、角觝也。至于诸番形势,皆出传闻。所言道里山川,以今日考之, 亦多剌谬。
但是神宗朝,由朝廷主编了一本大型礼书《太常因革礼》,也在军礼中规定了“皇帝讲武”之礼,和宋仁宗朝一样,这种“皇帝讲武”之礼为最高规格的阅兵礼仪,作为军事礼仪载入国家礼制典籍之中。宋仁宗、英宗两朝虽未正式举行过, 但至少说明“皇帝讲武”礼自隋唐正式成为明文规定的、正规的国家礼仪制度后,宋朝进一步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了下来。
现今大宋的,基本就是在这本《太常因革礼》的规定下举行校阅禁军的演武礼的。
赵佶说道:“而今正是国家用武之时,振奋军心,激励士气,此其时也!宜因秋冬之交,辟广场,会诸将,取士卒才艺绝特者,而爵赏之!当如太宗、真宗朝旧事,大阅三军,震慑不法!”
见赵佶真的要举行大阅,一众宰执有些无奈,三衙管军们都闭口不言,这些事是官家和相公们的事情,和他们这些武夫们可没什么关系。
苏辙先开口说道:“官家,调动三军大阅,其事非小,且大军往来,靡费不少,惊扰百姓,邻国不安,不若就依前例,于禁中演武即可。”
赵佶说道:“只调动都门禁军演武,能有多大靡费?至于惊扰百姓,我看不至于吧。京中禁军废弃营房众多,用于大阅正好。且大阅禁军,乃是祖制,祖宗成法,岂可轻易变动。到时候让吾怎么见太祖太宗在天之灵!”
政事堂诸位相公都是面色怪异,章惇他们心想这会想起来祖宗之法了,平时也没见你把祖宗之法当回事啊!赵佶问姚麟道:“殿帅,如真宗朝故事,在东武村举行大阅,禁军需要多长时间准备?”
姚麟说道:“大阅的时机,最好在入秋后,天气凉爽,大军调动,官家大阅也方便。”
赵佶点点头说道:“如此三衙与枢密院商定时间,咸平二年八月,大阅诸军于东郊,其仪最备,以为范例。诏有司择地于含晖门外之东武村为广场,准备大阅事宜。”
诸位臣子赶紧领旨,唯有苏辙继续说道:“官家,经筵仪注已经拟定好了,官家何日下诏举行经筵。”
赵佶还准备继续推脱,苏辙接着说道:“大阅禁军固然是祖制,可是经筵也是祖制,官家既然重祖宗之法,就当从速开经筵,以成圣学。”
韩忠彦、曾布、章惇、吕惠卿也一同奏请,赵佶知道,这算是他和政事堂的一个交易,既然要举行大阅,就得先开经筵。
赵佶说道:“如此政事堂拟定日期,进仪注,择日开经筵。”诸位臣子这才离开,赵佶揉着头无奈的想着,要不然装病躲躲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