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降价,就等于让他们亏本。
杜蘅笑了笑,说:“每天降价,才能逼出本地的六大粮商出粮,他们每个人手里,我估计都有上百万石的粮食,只要他们的粮食一出,才能缓解天台眼下的局面。”吴幼薇冰雪聪明,马上就能明白杜蘅的意思,说道:“几位都按钦差的意思去办,只要降三五日,买粮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倒是你们的压力也会减少很多。”
如果每日降价,急的是卖家,他们不能等着商品越来越贱。
而买家则会持观望的态度,手里已经有粮吃了,就会等一等,看看还会不会降,总归要等价格最低的时候入手。
谁也不想买贵了。
现在的情况是粮价越来越贵,除了六大粮商之外,还有很多小的粮商,他们都在屯粮。
人们不知道这仗要打多久,手里有钱的人,也在疯狂的买粮,怕粮不够吃。
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搬迁了,怕战火蔓延到天台。
只有让粮价降下来,人们才不会如此不节制的买粮,而买粮的人少了,才能真正实现粮价下降。
这是一个循环。
几人都明白了杜蘅和吴幼薇的意思,纷纷表示赞同。
送佛送到西,他们已经决定帮忙了,现在突然退出,前面的功劳就白费了,谁也不肯这么干。
……
第二天粮价到了三贯九百钱一石。
第三天就是三贯八百一石。
到了第四天三贯七百,同时黄郡守让人贴出告示,就说钦差大臣已经从各处调粮过来,现在天台的粮食足够全城百姓吃一年的,让大家不要慌不要乱。
果然,买粮的人渐渐减少,只有那些真正需要粮食的人,才会购买。
一些小的粮商,已经有人开始陆续降价。
六大粮商瞬间慌了起来,坐在朱胖子家里愁眉不展。“朱兄,告示看了吗?杜蘅是钦差大臣,权限很大,他一句话就能从各地调粮。”
“我看粮价明天还得降,再往下降就亏了。”
“今天米市都没什么人买粮了,咱们要是不卖,囤的那些粮食真的要留着发霉了。”
“很多小的粮商已经按捺不住,开始陆续外出出粮了。”
朱胖子心里开始动摇起来,说道:“要不……明日再去找找钦差大臣?他们之前答应四贯一石。”
次日,粮价又降了一百文。
六大粮商终于坐不住了,纷纷来到郡守衙门。
黄郡守带着他们去见杜蘅。
杜蘅这些天都住在内衙,黄郡守带着他们去了东跨院。
刚到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了杜蘅爽朗的笑声:“哈哈哈,看来这次天台的饥荒无忧矣,虞州这次夏收颇丰,百万粮食不日就到。”
“小人从嘉兴的五十万石粮食,正在来的路上。”
“多谢几位兄弟,我杜蘅不会忘了你们,洪兄这次居功甚伟,每日都有十万石粮食送到,来,我敬你们一杯。”
院门口的六大粮商听了这话,脸色都是不由一变,不愧是钦差大臣,短时间之内,已经调来了这么些粮食。
他们手中的粮食再不出手,就真的要囤着发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