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商管家从香料行回来,当即见了王介甫。
王介甫挑灯夜读,看到商管家进来,放下书籍,问道:“何事如此毛毛躁躁?”
“夫人吩咐小人告知,今天白日杜侍郎去了香料行。”
“这又有什么稀奇的?”
商管家把门掩上,靠近几步,低声说:“杜侍郎说,此次青苗法必败。”
王介甫神情顿时耸动:“江南一带,播种占城稻的郡县,都传来了消息,说今年大丰收,如何会败?”
“这个……杜侍郎没有明说。”
“哼,他一介武夫,上阵杀敌是他的本事,也会做几首诗,在文坛上博一些名气,可是朝政的事,他终究是不懂的。”
商管家顺着王介甫的话说:“到底是年轻了些,想说几句话哗众取宠而已。”
“去吧!”
王介甫挥了挥手,让商管家先下去。
再次拿起书籍,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了,总是心神不宁。
自从杜蘅进入朝堂以来,往往出人意表,提出礼部自主创收的建议,虽然没被采纳,但却颇得王介甫的欣赏。
此人绝不是无能之辈。
王介甫一再拉拢杜蘅,但杜蘅一直无动于衷,这让王介甫不免动了心思,莫非他并不看好新政,所以才不加入新党?
毕竟杜蘅也没加入旧党。
想到此处,王介甫起身,又把商管家叫来,说道:“你去请一下三司使庄子厚,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街上还有报童叫卖三期的官报。
但杜蘅已经让报社的官吏抓紧四期的内容,杜蘅也在帮忙看一些投稿的稿件。
而在此刻,庄子厚忽然来访。
杜蘅请他去了后厅去坐,让人上了茶,笑着开口:“官报社的股份,条例司也有份,莫非今日是来查账的吗?”
“倒不知官报社成立至今,盈利几何?”
“目前尚未补上两万贯募金,不过也快了,你也知道如今与兵部合作,第四期的报纸销量必然远胜之前。”
庄子厚笑了笑,说道:“我自然是相信杜侍郎的能力。冒昧问一句,第四期的报纸,内容都定了吗?”
“定了几篇,但还少一大半呢。”
“正好,鄙人这儿有一篇文,还请杜侍郎过目。”
杜蘅伸手接了过来,发现写的竟然是青苗法的议论,庄子厚是新党,自然是将青苗法的好处大夸特夸。
庄子厚端起茶杯,假装喝茶,眼神却偷偷注意着杜蘅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