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首页 > 小说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22章 南征(六)

第22章 南征(六)

作者:老蜻蜓

有他三人如此,帐中侍卫亦皆拜服,道:“请将军顺从众意。”

……

三月十四日。

豹骑军入城。

毅勇都是十三日夜先入城,接管数座城门,但考虑夜间容易混乱,全军等到次日天明才正式入城。也不知是谁的组织,民众拥在路旁,简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待遇。李大郎坐在马上,心想,这他娘地老刘要是不败都不成了啊。

数千骑入城,其实有些单薄。但是,当薛阿檀与李崇文把臂相拥时,刘守光才彻底明白,原来人家早有安排。对呀,这薛阿檀在成德、邢州,可是跟豹军有旧。郑二也是此时才想起两家的渊源,再回想昨夜帐内薛阿檀的表现,郑哥虎躯一震,他妈的,老李跟老薛早有勾连啊。这厮,爷爷进城前都不跟自己说。

郑老板感觉对李大帅的敬爱又重了几分。

李安抚可是把帐篷住得想吐,寻了间宽敞的厅堂,将城中主要将领聚齐。

大李当仁不让坐了主位,刘二端端正正坐在下手第一个。

能混到这里的,都不缺心眼,一个废话的也无。

李崇文轻抚着扶手,仿佛是什么人间含有的珍宝,半晌才道:“在坐诸君,我开门见山。今日坐这主位,非为其他,实因刘帅在魏州音讯全无。刘刺史与我相约,共赴危难。”说着,抬手向刘守光一礼,才又道,“某在此言明,若刘帅无恙,则李某自回营州,绝不做亲痛仇快之事。倘……李崇文作出为难之色,私有难言之隐般,顿了一顿,道,“刘帅兵败,我则与刘刺史共挽狂澜。若幸得不辱使命,我为幽州留后,刘刺史为义昌留后,断无同室操戈之举。

幽州,乃幽州人之幽州,幽州人不杀幽州人。”

大李的旗杆立起来,郑二哥立刻高叫:“幽州人不杀幽州人!”

刘守光见李崇文如此敞亮,当众说破此事,心里的一点疑虑也都尽去,亦道:“李刺史所言不差。幽州,乃幽州人之幽州,幽州人不杀幽州人。”

他俩都已表态,众将皆道:“幽州是幽州人之幽州,幽州人不杀幽州人。”

场面不错,李崇文道:“周知裕将军,城中守兵几何?”

要说此刻心情最复杂的就是周知裕了。他是搞不懂战阵,但是人心他懂啊,哪里还不明白这是什么局面。总之一句话,刘大帅,不下课也得下课。大李和刘二分了卢龙与义昌他信,但是李大郎说什么退回山北,哼,他周将军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嗯,如果有标点符号的话。道:“城中有战兵八千,其中步军六千,马军二千。所募辅兵、土团乡夫另有五千。燕人多武勇,这五千,浪战未必得用,守城尚可一战。”

不论老刘家事情怎么办,周知裕一大家子也在城里。尽管他自觉这么干不大厚道,但是,对于其他众将的选择,说句良心话,周知裕也表示认可。

李县男闻言,吩咐道:“善哉。稍后给刘刺史拣选精兵二千,但薛阿檀将军所部不动。”

周知裕应一声:“喏。”

“能配多少马匹?”

“尚有马骡不足五千。”

李崇文回头对刘守光道:“这些你先取了,若不足,待秦郎到了我再补你。”

“可。”

李崇文心下盘算了一会儿,仍对刘守光道:“我这里有二万出头,你这是五千战兵,再配给你二三千辅兵转运,足用否?”刘守光看李大处处尊重自己,心下满意,雄心万丈道:“兵贵精不贵多。足用了。”

李崇文立刻说:“周将军,除此之外,请立刻在城中募兵,助你守城。”

周知裕闻言有些纳闷,怎么还让我守城?李崇文不理他的疑惑,道:“募多少兵你自己看。嗯,稍后我会拨些老兵助你。当然,你若不愿要亦无妨。”

“岂可岂可。”

“城中铁甲充足么?弓矢足否?”

周知裕道:“有二万套各色铁甲。刀、矛、弓、矢等皆足用。”

“好。铁甲我再取五千领。其余军械,晚些我让人寻你。”再次跟刘守光道:“你若缺军械,自与周将军交割,我就不管了。两日……今日……明日,嗯,后日是十六日,后日晨南下。如何?”

“可。”

“各自去忙。周将军、司全爽将军、杨靖将军、薛阿檀将军,诸位稍待……

李崇文拉着这几个军头谈心,刘守光着急让周知裕安排他去军营挑人。郑二事情不多,昨夜他率先入城,累了一夜,有些困乏,看诸事井井有条,便巡视一圈,见无甚差池,便打算回家看看。

大寨主事多,郑守义只带了郑三郎、武大郎和一伙军士,出子城进了显忠坊。坊间没甚变化,到自家门前,郑计肉铺生意依旧兴隆,但伙计都已是新面孔,这铺子老四说是交给一个族亲在经营,当是庄里的后生,只是他没有印象。后面院子还留着,来到后门,虽然不见杂草,显然经常有人扫撒,只是冷冷清清毫无人气,只一对老夫妇在晒太阳。二哥想来,估计也是乡里一对老夫妇过来守屋子的。

那老夫妇显是认得郑二,见他回来,热情地招呼进门,倒了热水。屋内也收拾得干净整洁,但二哥总觉得缺点什么。顿时没了再看欲望。看什么呢,看娘娘的屋子,还是看大哥?

时值午后,二哥中午出来忘了吃饭,顿觉腹肌,记得街角有个食肆不错,便领众人过去。要了常吃的汤饼、羊汤,酱肉,烧鸭之类,有问有什么酒,居然有柳烧,也要上来。

那老板两鬓斑白,听说郑哥到了,颤颤巍巍专门从后堂转出来。

“二郎来啦。”

郑二忙放下手里饭碗,道:“全叔怎么出来?”

这被唤作全叔的老汉道:“嘿呀。昨夜传说刘大帅在南边败了,惊得我饭也吃不下。又说你回来了,哎呀,我这心里才有点底。只是不见你大军进城,俺一宿也没睡着。晌午九郎回来讲大军进城了,俺这个心呀才算踏实。咳,老啦。也没去迎你入城。小九说你来了,那我还不来瞅瞅。”老汉腿脚确实都不大利落,嘴皮子是真不赖。

这老汉当年也曾跟老郑爹一起从军,只是没在李可举身边混,反倒捡了条命。就听这老汉继续絮叨:“那年河东兵进城,也是亏得你呐。城里这么些里坊,就咱显忠坊最踏实。可是你等都走啦,去甚个营州嘛,那地方冰天雪地,哪有咱幽州好。不同啦,不同啦。

这有几岁了?早些回来啊。咳,老啦,要说坊里人也不少,只是你等一走,总觉着不同。老啦。其实你全叔当年也是一条好汉,那会儿,跟四哥儿几个应募,走出去也是人如虎马如龙。搁俺年轻那会儿,什么河东军、汴兵,一刀下去。咔嚓,哼哼,都给他一刀两断!”说着还将枯败的双手比划了几下,别说,一看当年就是个使长刀的好汉,死在他刀下的亡魂怕是不少。“你娘娘那也是咱坊里一枝花啊,若非四哥儿是个人物,凭甚个插到他这摊牛粪上……

边上伺候的后生看自家老爷子越说越飘,脸色也有些难看。老郑却听得津津有味,摆摆手让他不要打断。听着乡音,郑守义就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就好似阿耶、娘娘,还有大兄,都还在,都还在。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