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首页 > 小说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536章 风流之誉

第536章 风流之誉

作者:冷泡茶加冰

“就因此等小事?”

那边在忙于跟魏征争论的杜如晦还有空抬头:

“陛下这小事,对昭烈帝而言不啻于动摇国本之大事”

甘露殿内再度大笑,李世民无奈一叹。

此前以为科举乃无上利器,以为参考宋朝的便可毕功而揽才。

结果如今观察宋之诸事,这科举反而还需再改。

欲图全功还是重在治学,那又不知要多少年月了。

【另外,咱们前面已经说过好多次,两宋是古代科技成果迸发的一个时代。

开明的学术氛围,以及人口的大爆发带来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北宋对唐朝科技成果的一个全盘融合接收并再创新。

只不过两宋的科技发展缺憾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士人和士大夫们对科技的研究上,过分依赖感性知识、直观感觉以及主观经验,缺乏定量研究的科研手段,以及与其相匹配的思维传统。

而且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科技的研究也不可能独立于经学之外。

一方面,这些非常粗犷的原生科技思想从传统经学里汲取了营养。

但另一方面,不容侵犯的经典观点和思想又束缚了科技思想的创新,使得当时的科学只能沦为经学的附庸。

不过即便如此,两宋值得肯定的科技进步依然还是有非常多的。

比如在织造上,两宋既将传承自唐朝的提花机和织造法总结推广并发扬光大,又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新的轴架整经法。

同样的,陶瓷上发明坯体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创新技术,造纸上根据祭祀、官令、刻书等不同用途,另外在上厕所这件事上古人似乎总是羞于记载,目前最早已知的是元帝有用过纸,合理推测应该同样始于宋朝。

除此之外雕版印刷、酿酒、漆技、榨油、制糖、制茶等作坊也都蓬勃发展。

这里额外插一句,宋朝虽然开始普及铁锅,但炒茶法的发明要到洪武大帝朱八八时候了,两宋的茶饼依然还是用的蒸汽杀青,饮茶的方法也还是煮茶汤,咱们现代人多半不太好适应。

不过,宋朝因为茶法传承于唐,故而将抹茶推向了封建时代的巅峰,最终借由宋倭贸易将其再度传入倭国,结果因为倭国缺铁故而一直没能再迭代至炒茶法,反而被现在部分人赞叹抹茶才是茶艺精髓,就又是另一桩事了。

除去手工业之外,农具上宋朝推广了三国时期改进发明的踏犁和龙骨水车,尤其是踏犁这东西不需要牛,人踏五日抵得上牛拉犁一日,在宋朝不缺人的情况下比较迅速的推进了对南方的开发,称得上是两宋富庶之根。

除此之外,用石板砖块加固路基并辅以排水渠成为官道指定样式,建设封建时代比较完善的消防部门,以及成立太平惠民局集卖药治病防疫于一体等,都是两宋值得肯定的点。

而在数学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北宋沈括南宋杨辉,相较于天纵奇才的沈括,杨辉在当时的意义要更大。

在高深方面,杨辉继沈括之后继续研究高阶等差级数处于当时世界顶尖水平。

而在对教育方面,他敢于突破沿用千年的《九章算术》传统分类格局,重新编写算法并将九归口诀编入教材,成功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门槛。

并且杨辉在自己的着作中自始至终都在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以及普及,相当值得肯定。

而在以上的基础上,当时南宋的文学家朱淑真、张炎等,思想家张九郊、邓牧等,以及画师名家刘松年等人共同在临安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信息流通交换地。

这些发明、制度以及学术上的成果虽然没能在当时左右历史的进程,但它们本身就是一群默默无闻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尽己所学所能,倾尽全力在历史上为人类进程所留下的痕迹。

据此,亦担得起风流之赞誉。】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