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大门朝东,两扇木质的门,已经年代久远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从别的地方拆过来的。门半掩着,付平从门缝里偷偷钻了进去,站在教室的东窗下,边听里面的读书声,边往里看。
先生坐在靠西山墙的桌子后面,手里拿本书在读,桌子上是文房四宝。身后的西墙上挂着一块较大的石板,上面还有一些算式。教室里共有三排桌椅,两排分别靠着南北墙,中间一排。略显拥挤。每排五张桌子,并没有坐满。付平数了数,只有十二个学生。靠北墙的一排坐的学生大点,十二三岁,中间一排十岁左右,靠南墙的一排最小,六七岁,七八岁的都有。柱子在中间一排。北面一排正在拿小石笔在石板上计算着什么。中间一排学生在读书,是《三字经》里的句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南边一排的在影字帖练大字。听柱子提过,一般下午的时候,先生不教课,都是布置课业,让学生自己做。放学前检查,发现做的不好,不认真的,也会打板子的。
看了一会,已经晒出一身的汗,虽然日头已经偏西,还是很毒的。就走到西屋的墙阴里,看蚂蚁搬家。近来发现,自己的心态正在越来越和这个身体的年龄接近。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这也是督促自己努力回想往事的原因之一。
渐渐的,教室里的读书声静了下来,听柱子说过,课业完成时,先生会放学生休息一刻钟的。果然,学生都从门口涌了出来。先生也在学生们都出来后,放下手里的书向西屋走来。看到西屋前的付平,就问:
“你就是住在村西场院里的那个孩子?”
自己到这个村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也许村子里还有不认识自己的人,可是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村西场院的小屋子里,住进了一个外地流浪来的五六岁的孩子。
“是的先生,我叫付平。”
“你家是哪里的?今年几岁了?”
“我记不得家在哪里了,我今年好像六岁了。”
“那你还记得家里还有什么人,叫什么名字吗?”
“好像没有。”
其实自己还是记得有妻有子的,可是不能说啊。六岁的孩子有妻有子,岂不耸人听闻?
“你读过书吗?”
“嗯。”
“都读过什么书?”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
付平还能记得自己学的工科,不过也自修过文科,可算是文理兼修的。而且自己比较喜欢古典文学和古汉语,所以真的很认真的读过诸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什么的。更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越来越小后,什么都在忘记,唯独昏睡前学过的东西都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