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燕朝的这些官员之间,互相讨论争执楚国的生死存亡,他们心中,竟也是难得的升起了一种悲哀的感觉。
楚国对他们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
可纵然如此,他们是灭亡还是能生存下来,也是在这些燕朝臣子的口中,在燕皇的一念之间。
如果有一天,燕朝想要进攻他们这些小国家小部落的时候,他们国家的命运,应该也是掌握在这些大臣们的口中吧。
人家,就是能在口唇开合之间,决定他们的生死去留。
悲哀吗?可怜吗?
可那也没有办法啊。
通过楚国的事,让他们联想到自己的国家,想到自己也要仰燕朝之鼻息生存,便有一种难言的悲哀的情绪弥漫开来。
同时,他们也记住了刚才主和的几个官员,以及主战的几个官员。
尤其是白一弦。
别看他年轻,但他的话显然十分重要,皇帝似乎很是看重这位郡王的意见。
这些使者,心中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不计代价的搭上白一弦,跟他搞好关系。
将来万一燕朝野心膨胀,想要往外扩张的时候,或许白一弦一句话,就能解除他们的危机。
白一弦自然不知道,他不想跟这些人有任何牵扯,但因为自己刚才的一番话,却让他们决定不惜代价也要讨好他,跟他打好关系。
可以想见,在未来一段日子里,他必然要被这些人给烦死了。
从皇宫,到外城的城门口,距离不短。
京城不让纵马,但有了皇帝的口谕,这些前去传旨的人,是可以骑着马飞奔的。
毕竟不能让皇帝在那久等。
但纵然如此,这一来一回,也得有挺长一段时间。
于是,那些殿中的使团,压下心中的一些小心思,继续为皇帝献礼祝贺。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有内侍来报,说楚国使者尉无量,现在就在殿外恭候了。
皇帝点点头,命他上殿来说话。
内侍很快传下口谕,很快,楚国使者尉无量,带着三个楚国的官员,便走到了大殿上。
尉无量看上去风尘仆仆的,之前赶到京城的时候已经宵禁,他们也没法沐浴,只能匆匆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上殿。
而且,之所以到今天年初一才赶到,并非是因为他们走的晚,或者路上走的慢。
实在是因为,他们绕行了一大圈。
燕楚大战,楚国和燕朝相邻的土地全部沦丧,被黄庸大军攻占。
黄庸自然是不希望楚国求和的,所以根本不肯放使团通行。
逼得尉无量没有办法,是绕了路,从回棘那边绕行,才来到燕朝的。
而且,别看刚才内侍来报,说楚国使团来了,燕皇表面上一副诧异的样子。
实际上,燕皇早就知道了。
毕竟楚国五六百兵卫,进入了燕朝的地界,身为皇帝,他能不知道吗?
下面的人,早就禀报上来了。
是皇帝默许,他们才能畅通无阻的一路来到京城的。
皇帝就是有点儿闷骚,故意在殿中使团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威严和国家强大罢了。
尉无量他们绕行了一大圈,时间上就有点赶不及,所以昼夜星驰,这才在年初一勉强赶到,能不风尘仆仆么。
这回,尉无量面对燕皇的时候,带着三个官员,恭恭敬敬的向着燕皇行礼,说道:“楚国大行台尚书令尉无量,见过燕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