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在二帝及其他被俘的宗室未释放,金人未归还被占的大宋疆土,赔偿大宋的损失之前,决不和谈。赵谌自然也和王晨的意见保持一致,明确地表示了自己拒绝和谈的意思。
“决不能中了金人以和谈佐进攻的诡计,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全力备战,决不和金人和谈!”这是赵谌在朝会上告诉众臣的意见。
接到宋廷这样的回复后完颜宗翰暴怒,表示在渡河黄河后,一定要血洗黄河南岸,尽屠敢于抵抗之士,并在黄河北岸屠杀了被俘的数千宋军军士。
而完颜杲则很无奈,他知道接下来的战非常难打,困难会越来越多。
在如何对付宋朝这一点上,金国内部分歧是非常严重的,尤以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为甚。完颜宗翰是非常强硬,他的想法就是彻底消灭宋朝,将大宋的疆土全部占领;但完颜宗望认为如今的大金并没这个能力吞并宋朝,打算扶植亲金的赵姓宗室当皇帝,一直对大金称臣,待以后再图谋更多。
在第二次攻宋时候,完颜宗翰是极力要求扶植异性为帝,彻底亡了宋朝;而完颜宗望则建议依然扶植赵佶或者赵桓当皇帝,只是令他们臣服于大金。两人在开封城下曾为此争执,因为他知道,如果软弱的赵桓被废,手握重兵的康王赵构肯定会登基称帝,赵构比赵桓强硬多了,不好对付。
因为赵构曾作为和谈使者出使金营,表现挺勇敢;而赵桓在金营关了几天,就不仅答应割地赔偿,愿意望远称臣纳贡,而且连妃子、姐妹及父亲赵佶的妃子都可以议价出售。哪个更容易控制他很清楚,因此非常希望继续让赵桓当皇帝。完颜宗望是认为以金国现在的实力,即使攻灭了大宋,也是难以统治这么大的地方的,让宋朝俯称臣、年年纳贡才是上策。
但完颜宗翰的胃口比完颜宗望大多了。
他的想法也更深入,他认为大金军队的胜留下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金军实施的都是击溃战,宋军虽然被打垮,但伤亡并不多,更重要的是,河北、河东几地抗金力量此起彼伏,大宋子民是不愿意被女真的统治的。如果在有利的情况下不将大宋彻底灭了,那肯定会给宋朝以喘息之机,中原政权中大汉曾经和匈奴和亲,大唐曾经称臣于突厥,大金不能给宋朝这样的机会。
但最终完颜宗翰的意见被采纳,赵佶和赵桓二帝被俘北归,张邦昌被立为“伪楚”皇帝。
后来事情的变化是任何一个人都预料不到的,张邦昌很快就被宗泽赶下台,被王晨救出的太子赵谌继承了皇位,并且很强硬地面对大金国,誓不言和。这情况是金国上下都不愿意看到的,对完颜宗翰来说,他所主张的“扶植异姓,徐图混一”的策略遭到了挫折,再次南攻是必然的选择。
而这时候,与完颜宗翰意见相左的完颜宗望暴病身亡,但抱着与完颜宗望相似意见的人并不少,完颜杲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也认为如今要想彻底征服大宋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宋朝臣服于大金,待大金稳定了国内局势,稳固占领了辽地,再图谋更多。因此如今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大宋臣服于大金,让大宋内部起乱,不让他们铁板一块团结起来抗金。而这次派出使团和谈,他的本意除了想以和谈麻痹宋廷外,还想对大宋“释放”善意,向宋廷表明他们愿意将赵佶或者赵桓送回,并愿意拥护放回的赵佶或者赵桓再称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想造成宋朝内部的混乱。
放回赵桓或者赵佶,他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重新壮大宋朝朝堂上的议和派势力,在孙傅和吴敏被放回时候,他们就让这两个叛国的大臣放出风声,在大宋军事力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能以和谈停止战争,让天下百姓免遭涂炭。但是孙傅和吴敏的放回没取得任何效果,这次宋朝干脆完全关闭了和谈的大门,表现的从来没有过的强势,完颜杲感觉非常不好。
宋朝在黄河南岸云集重兵,没有任何退去的迹象,与前两次南攻时候完全不一样,康王赵构在大名府、天德府一带也是没有任何退却的迹象,全力抵抗。如此情况下,要想顺利攻至开封城下,没那么容易,即使黄河冰封后,能顺利渡河,但付出的代价肯定是非常大的。
无论是完颜宗翰还是完颜杲,现在都有点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