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总结过第二次金人南攻时候大宋遇到那种悲惨命运的原因:完颜宗翰及完颜宗望已经有过一次千里奔袭的成功战例,但第二次他们依然成功了;宋朝已经在第一次金人南攻时候上过金人的“以和议佐攻”的当,但第二次继续照上不误,并且上当程度远比第一次厉害;原本大宋军队守卫的险要城池及要塞大部都不战而弃;金军一夜战鼓可以吓跑防守黄河天险的十几万宋军;赵桓自己下令勤王之师停止前进,将开封城弄成一个孤城让金人来包围;赵桓自己不跑,也不让皇室成员跑,结果几千皇室成员全成了金人的俘虏;眼见金人粮食将近,赵桓这个皇帝竟然给金人送去酒肉“犒劳”;金军攻打开封不下,正自烦恼,结果大宋玩了个“六甲神军”,自毁了阵脚;金人不敢打巷战,但一吓唬,大宋就乖乖地将马匹、兵器、粮食上交,金银成百万地送。
仗打到这个份上,金人如果再取不了胜利,那真是天下笑谈了。
但王晨相信,金人好运气因为他的到来而结束,接下来该是金人恶梦开始的时候了。
为了防止金人兵临城下时候守军不战而溃,王晨加强了监军的力量,从殿前司禁军中挑选出三千人马,从其他地方抽调两千人马,分驻在各城门的防守要点上,要是哪个地方的指挥将领在金人攻打时候放弃阵地逃跑,那监军可以马上将其杀了,代而指挥。监军头目都是以义乌人担任,王晨对自己祖上这些同乡人好感不是一般二般,他们的勇敢与坚毅非现在大宋军队里那些军士可以相比的。
在与宗泽商量后,王晨已经派人再回义乌一带募兵,准备募集更多勇武之人,效仿戚继光。
不过许多事,王晨还是有心无力,他现在能控制的地方只有开封,在开封城内外,他的指令可以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但远的地方他就无能为力了。
因为抵抗的力量增强,金人这次南下的度,远没有前两次那样快,金人想再上演一次千里奔袭至黄河边,甚至开封城下的神话没能再上演。他们南攻途中遭遇到了多次官军及义军的骚扰堵截,这些主动迎战的大宋军队向金人表明了汉人依然存在的勇敢与气节。
但依然有不少地方的守军,在金人攻过来之时,放弃抵抗,不战而逃,或者一触即溃。
金人右中路军方向的高平、临川、壶关,东路军方向的汤阴、临县,西路军方向的大宁、绛州,守军复制了前两次金人南攻时候宋军最基本的表现,他们没抵抗,或者只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将城池拱手相让了。与大名府对黄河岸相隔的魏县守军,在金人攻至时候,不战而逃,金人东路军轻松地攻至黄河边,抢占地形后准备渡河,并且在攻击途中得到了无数的粮草及其他物资。
因为金人左中路军及东路军这次南下的起程点距离黄河并不算远,而黄河在开德府以东是往北面上拐,因此金人很快就可以攻到黄河边。不过他们从这个方向即使渡过了河,要想攻到开封来,也还要走上千里路,要攻打数百座宋军把守的城池,因此这个方向金人抵达黄河边,并没引起很大的震动。
但依然有这么多大宋军队在金人南攻时候不战而逃,或者一触即溃,即让已经在逐步整军的王晨大怒,他亲自进宫,要小皇帝赵谌严惩这些放弃抵抗的将领,重处也包括再也不启用不战而逃者。
还好,郑州、滑州这一线对面黄河北岸的大宋军队并没如其他地方的宋军一样弱不禁风,被金人吓跑了,他们顽强地抵抗着。
九月二十九日,金军右中路军攻至泽州,泽州守军拼死抵抗,金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不可得,完颜宗翰只得令五千军士留下继续攻打泽州,余部快往天井关进。但在十月初五其部抵达天井关后,再次遭遇大宋军队的顽强抵抗。近八万金军被泽州和天井关的近两万宋军阻拦在太行山中。
金军右中路军攻至浚州附近后,同样遭遇宗颖所领人马的顽强抵抗。
宗颖的军队中装备了不少火器,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给金人带去了死亡的恐怖!
---------------
ps:宋朝时候黄河频繁改道,流经的地方与现在的有非常大的不同,希望书友们不要拿现在的地图对应书中所描述的地点,宋朝时候开封距黄河是很远的,找了一点历史上黄河改道的历史供书友人参考:庆历八年(1o48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在今濮阳东)决口,向北改道,形成“北流”,在泥沽(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嘉祐五年(1o6o年),黄河在魏县第六埽(今南乐西)决口,向东分出一支,形成“东流”,亦称二股河,在无棣北入海。此后,宋朝统治阶级内部就黄河是北流还是东流的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议,长达数十年之久。以自然条件而论,北流较为顺应河势。从防御契丹的角度出,黄河北流,流入契丹境和淤塞北宋边境上的塘泊,均带来不利因素,即所谓“失中国之险,为契丹之利”。熙宁二年(1o69年),为实现全河东流,堵塞北流,使河水尽归二股河入海。黄河单独东流入海持续了11年,又于元丰四年(1o81年)在澶州小吴埽(今濮阳西南)决口,北流至天津西入海。元祐八元(1o93年)又一次人为挽河东流,但没有几年,又于元符二年(1o99年)在内黄决口,主流仍走小吴埽北流故道,东流尽绝,惟北流独好。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oo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黄河最近一次改道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老蒋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oo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