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把心中这个想法说出来,问陈献章:“现在地方官学都已扩容,上至州府,下至县境,都有官学机构,这其实也是教育司的一个下沉,遍及全国了,如此推广下去,我大明读书人将会大幅度增加,会不会引起守旧读书人不满?”
陈献章哈哈大笑,“这是天下读书人之幸盛事,若有守旧读书人迂腐的抱着他那点蝇营狗苟的念想,也不过是螳臂当车。”
真正的读书人,从不介意天下人人皆诗书。
杜甫就说过,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见济一想有道理。
现在皇权之稳固,军事实力之强盛,只等各部门布好局之后就进行土地改革,连土地改革老子都敢去做,还怕你一些守旧读书人?
而且土改中也要牵扯到部分守旧读书人。
于是思忖了一会儿说道:“不论官学、私学和书院,都是为大明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以前因为诸多状况,导致读书成本很高,有的读书人甚至一辈子都在抄书,买不起任何一本书,这也导致读书人少,所以才会有什么寒门的说法——”
其实所谓寒门,也不是贫苦老百姓。
寒门,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
所以朱见济话锋一转,“所以老百姓的子嗣读书的概率低,因为没钱买书,也因为他们耕种需要劳动力,但是现在国家需要更多的读书人,我们不能扩建官学就了事,还要让更多的老百姓的子嗣有更好的条件来读书。”
朱见济便要做那杜甫。
陈献章道:“官学里求学的读书人,确实大多都是家庭较为富裕的人,贫寒老百姓别说官学,连私学都上不起,其实也不对,根据微臣了解,私学收取的费用更贵。”
朱见济道:“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关于普及读书这事,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壮举,而且现在朝廷有钱,既然有钱,那就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所以朕有个想法,陈爱卿你听听看,可行否。”
陈献章道:“臣洗耳恭听。”
朱见济道:“朕拟把读书改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蒙学,这个阶段的读书适龄人年纪应该在四岁到十岁之间,他们的主要学业任务就的识字,掌控《百家姓》、《千字文》、《三系书》和《九章算术》中的九九乘法等蒙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读书打下基础。”
顿了一下,“其实就是蒙学。”
陈献章道:“私塾就有这个职能,可以做到。”
朱见济摇头,“朕知道,如今我大明的读书人,蒙学启蒙要么是家学,要么在私塾,官学根本不负责这个事,朕的意思,是官学和私塾、私学甚至包括书院,都要设立专业这个阶段的教学,要形成规模,形成体制。”
陈献章没吱声,他有点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