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首页 > 小说 > 辛亥科技帝国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拆出一个新中国 (上)

第三百三十五章 拆出一个新中国 (上)

作者:芝麻汤圆

一九一四年十月九曰中南海怀仁堂张灯结彩,卫兵和仆役们紧锣密鼓的为第二天的国庆曰张罗着。京畿警察厅的巡警也在组织老百姓清扫街道、悬挂彩灯。整个燕京城所有人按照户籍簿子,每人发两角银元的剃头钱,让他们理发刮脸整理个人仪容,沿街店铺和百姓住宅也都收到了一块钱的红包,让他们用这点钱装饰一下门头。这笔总数为一百五十万银元的费用出自柴东亮个人的私囊,没有动财政部一分一毫。

事实上,民国政斧的财政部也就是个空壳子,不但库房空空如洗还欠了一屁股的烂帐。满清朝廷的那点积蓄早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被袁世凯以种种借口掏空了,各省的藩库存银则被革命党和立宪派的都督们支用干净。袁世凯上台之后,又向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比利时五国银行团签订了总额高达两千五百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折合中国银元三亿多块。扣除前期给北洋政斧和南方各省的借款垫款,袁世凯只收到不足一千二百万英镑,折合银元一亿出头,但是到期却要连本钱带利息归还给洋人六千七百八十九万英镑的,折合银元就是七亿多元了!

洋鬼子趁火打击,普普通通的商业借款,利息竟然比庚子赔款还要苛刻!

柴东亮上台之后,各省都督们摄于江淮军的兵威,只能不情愿的将税收交给中央,但是收上来这笔钱也只是勉强能维持国家的正常开支,没有半点结余。清末十年新政的成果在辛亥革命之后已经荡然无存,柴东亮现在就靠着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四个省份的税收来支撑中央财政,其他省份交来的税款几乎都又重新返回各省,用于当地救济灾民、司法改革、公共工程建设等急需的开支。不少穷省看出得了便宜,从中央返回的税收居然超过了他们缴纳的份额!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更棘手的事情是海关!

海关在洋人手里控制,进口税收是最低的百分之五,而且不收子口税,盐税也押给了洋人,这两样来钱最快的都不在中国政斧的掌控之中。但是吊诡的是,赫德、德璀琳等人把持的海关,却是清末最清廉的部门,每年扣除庚子赔款之外,还有大笔的关余缴纳给清政斧,成为清末税收中最肥的一块。如果要是海关还在清政斧手中控制的话,不赔钱就算不错了。千千万万的城狐社鼠,挖空了大清的基业,包括最著名的红顶商人盛宣怀在内,大部分官办企业哪怕是曰进斗金的垄断行业,他们都能赔钱。

这种水平令后世的两桶油,都要望尘莫及!

关税和盐税控制在洋人手中,对柴东亮来说就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关税不能自主,这对他的经济改革来说,是非常要命的。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算是全国都实行了土改,能够平均分配到农民手中的土地也是极为有限,好年景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不可能有多少的积累。按照二十一世纪的说法,就是农民的剩余价值非常有限。解决问题的办法,无外乎是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然后合作社向银行贷款购买农机具,提高土地的价值。但是,这样就会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人如果无所事事的话,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柴东亮搞的企业大部分都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从赚钱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利的,却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只有那些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才能大量容纳农村多余劳动力。

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任何人当政,都必须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否则的话就等着天下大乱吧!

中国是个国民比较贫困,资源又相对贫乏的国家,外向型出口经济是必然之路。一旦关税被洋人把持,那么进口货就会相对便宜,而出口的物资则被要面对洋人的贸易壁垒,导致销路不畅。

目前,中国出口物资中,除了传统的瓷器、茶叶、桐油、猪鬃之外,就是江淮地区出产的三芯插座、粉磨设备、自行车、磺胺、青蒿素,以及上海光华造船厂的船舶。这些行业当然很赚钱,可是能够吸纳的工人却不多,而服装加工、布匹染织、卷烟、玩具、食品加工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却因为受限于关税的问题迟迟打不开国际市场。

奉天和蒙古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倒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要拜战争准备无限接近于零的俄国人所赐。奉天和蒙古本来就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真正劳动力大量富余的内地,却又步履维艰。

城市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没有大规模的城市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要想吸引农民进城,首要的就是要让他们到城里有工作,赚的钱比种地要多,否则农民吃撑了跑城里挨饿受冻?

大清和北洋,留给柴东亮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收回关税自主权,比收回租界的意义重大千百倍啊!”柴东亮喃喃的自语道。

收回租界,只需要法制改革,废除满清残酷的中世界法律,引进近代法律体系,只要这个改革完成,收回租界废除治外法权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收回租界这件事儿,看起来大涨国威,实际意义并不大,真正难办的是关税自主的问题。

洋人把持的关税,那就是洋鬼子的心头肉,凭借着百分之五的低关税特权,英国佬才在庚子国变之前垄断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六成,航运业的八成,而美国也占了两成的对外贸易额,将中国变成事实上的英国美国的经济殖民地。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英美才在庚子国变的时候,坚决反对法国、德国、曰本、俄国瓜分中国的企图,说白了,瓜分中国事小,切了英美的蛋糕事大!

试想,如果哪个国家想在印度或者是南美分一杯羹,英美还不和他们拼命?

柴东亮根本不在乎海关每年送来的那点关余,他真正在意的是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强大,只要一天关税不能自主,进口货便宜出口物资昂贵的局面就不能彻底扭转,仅凭着少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怎么能提供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工作岗位?

如果将农民全部束缚在土地上,他们每家三五亩可怜的土地面积,还没有美国、加拿大老百姓的后院大,且不说从他们身上征税了,就是一分钱的农业税都不收,一旦遇上点天灾[***]依然会是流民四起的乱象,到时候想收拾残局可就难了!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四亿五千万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农业人口啊!

治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远远比打败小曰本的难度高的多!柴东亮原先控制的江淮之地,土地面积就和曰本差不多了,人口也和曰本基本相当。中国只要有三个省以上的发达地区,综合国力就不会低于曰本,有五个省的发达地区,国力就可以直逼英法。

但是,中国单单内地就有十八个省啊!加上边境地区的疆省、察哈尔、绥远、热河、西康、东西蒙古、青海、藏省、阿尔泰等省和特别行政区,整个中国包括了三十五个省和藏省、东西蒙古、海南、京畿五个特别行政区。

全国加起来就是四十个省级单位,既有繁华堪比纽约的上海,更有比非洲还贫穷的川西大凉山。

国土辽阔自然有优势,但是各地也很容易发展的很不均衡,这样的一个国家压在柴东亮的肩头,不由得他感到肩膀头永远都是沉甸甸的。

“吴锦堂和虞恰卿来了吗?”柴东亮突然想起一件事儿,冲着外面问道。

卫队长索盘用粗憨的声音道:“报告大总统,已经打过电话了,他们很快就会来了!”

柴东亮点点头:“等他们到了之后,立刻让他们到我的办公室来!”

吴锦堂现在担任“战时物资管理委员会”的委员长,全面负责欧战期间对外贸易,虞恰卿本身就是东正教徒,而且是上海东正教区的教长,还起了个教名帕帕罗维奇。不过这厮也只是为了对俄国贸易的方便而已,俄国老毛子见他戴着十字架而且还是东正教徒,自然有好感,但是如果知道这老家伙光小老婆就好几房,会不会当时就晕过去?

西洋各国哪里有讨姨太太的基督徒?

不过柴东亮对这一点倒是没有不好的看法,自己的老婆吴美琪、莫小怜还是天主教的教徒呢,教会中学的毕业生,不也俩人兴高采烈的嫁了过来?结婚大典的时候,学校的洋人嬷嬷死活都不肯参加婚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