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1月份上旬,除了日军在热河开始发动进攻,牵动着民国上下的关注外,在山西太原还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太原民众的兴趣。
1月9日,山西日报的头条新闻并没有报导日军在热河的军事行动,而是报导了山西第一家航空公司山西民用航空公司与中国航空公司联合开辟了天津-北平-太原的民用飞行航线。
也就是说,以后从太原到北平和天津都可以乘坐飞机,以前耗费几天几夜的距离,现在几个小时就能到达。
说到山西民用航空公司,其实与闫大帅早些年的航空梦是分不开的。
闫大帅一生中苦心经营自己在山西的“地盘” ,素有“山西土皇帝”之称。他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均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山西的利益。为了在山西站稳脚跟、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深知必须掌握一支强大的军备力量,发展空军便是他的一个追求目标。
他先后派出由自家子侄被或亲信组成的留学生去法国学习航空技术。1925年,他又引进法国“高德隆”飞机制造技术,并从德国高薪聘来的高级工程师、机师等先后用数月时间在太原兵工厂同中国技术工人装制成两架双翼教练飞机。与其说制造飞机倒不如说是飞机的进口组装,因为飞机的机件99%是国外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制造、组装,飞机最终在山西诞生。同年,成立“航空兵团”,全团人员约20名。稍后又成立了“航空预备学校”,教官由从法国留学回晋的留学生担任,学校有学员60多名。
但是山西航空事业的发展却是一路坎坷、一波三折,先是早期购买和组装的飞机接二连三地在训练中出现意外,先后坠毁了四架飞机,更让闫大帅痛心的是教官和飞行员的损失。
但是闫大帅的航空梦并没有因此破灭,到1930年底,他又先后投巨资从英、法、德、日购进或组装飞机20余架。山西的陆军航空大队飞行员也发展到20余人,地勤30余人,修理工人近50名。
但是还不等他的陆军航空大队形成战斗力,1931年的中原大战战败下野前,为了不让他辛苦多年创建的山西空军胎死腹中,又要避免自己投入无数心血的飞机和飞行员被南京方面吞并,他只能将原本驻扎地是太原城北机场的航空队的飞机和人员,秘密运送到汾阳的一个简易机场封存起来。
但是,等到他一年后再次回到太原时,原本封存的飞机大部分缺乏保养,已经无法起飞,再加上之前聘请的外国专家和教官都已经回国,本来就不多的飞行人员更是流失不少。而且南京方面早就有将全国的飞机统一在中央管辖之下的意图。
他干脆就暂时息了建立空军的念头,转而向民用航空方面发展。
而此时民国最大的民用航空公司就是1930年成立的中美合营的中国航空公司,中航使用洛宁式水上飞机及史汀生式客机运营沪蓉、沪平、沪粤、渝昆等航线。
直到中原大战结束后,看到北方局势渐渐和缓,中航公司就开始考虑开辟北方航线。
闫大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将自己的山西民用航空与中国航空合作,开辟了天津-北平-太原的航线,下一步则考虑开辟北平到上海的航线,联通中国南北两个最重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