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两世为人,其实是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历练,在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认知上,他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理念与这个时代从战乱中成长起来的军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未来全面抗战的角度出发,他其实知道赵长树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是付出了将近200万年轻生命的代价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还不包括有2000万平民伤亡的惨烈代价。
可见在14年的日日夜夜里,中国人民究竟是以怎样的艰苦卓绝和流血牺牲,筑就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丰碑?
贫弱国家抵御强敌入侵,凭借的只能是誓死坚守、血战到底的决心和不屈的精神,付出巨大的牺牲是必然的。
如果一味考虑自身的伤亡,反而在战场上束手束脚、投鼠忌器,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投机取巧,保存实力。
在对待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上,周文知道是赵长树这个学长给自己上了一课。
所以他才会同意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在模范旅展开进攻训练。
与此同时,周文心里也有一丝隐忧,他看出赵长树这次是战意昂扬,铆足了劲要和小鬼子一较长短。
对于赵长树这个学长,周文是打心眼里敬重和喜欢。这个从旧中国军事院校的鼻祖——保定军校最后一期毕业的英武军官,整个戎马生涯就是一本民国军阀混战的历史书。
他在民国旧军队中从下级军官做起,历经无数次战争,十几年时间做到一旅之长,凭借的不是旧军队中常见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每战必先,不畏生死,一步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起来的。
难能可贵的是,赵长树虽然成长于旧军队,但却没有沾染上多少旧军队的恶习,他为人刚直不阿,豪爽大度,对上不媚,对下宽厚,作战勇敢果决,治军严明。
这种人在战争中自然就是任何一支军队的中流砥柱,但是放在平时,他的直率性格就少了几分圆滑,难免被小人诟病,为心胸狭隘的上司不容。
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以保定军校毕业的资历,至今也不过是个少将旅长。要知道到现在为止,当年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只要还是在带兵的,起码也是中将师长起步,更不要说现在的那些军委会的大佬上将,或多或少都基本和保定军校有干系。
但是多年的内战生涯,也让这位专为战争而生的热血军官有了些许迷茫,这种打来打去都是同胞相残、用无数的鲜血铺就某些野心家争权夺利道路的模式,让他感到了身心的疲惫。